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東江江景托起宜居古鎮—石龍的房地產市場

東江江景托起宜居古鎮—石龍的房地產市場

日期:2016/12/16 17:58:24      編輯:古代建築

從最早的船埠,到後來的火車站,石龍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東江流域和省港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商貿重鎮。而便利的交通條件,寬闊美麗的東江江景,也成就了石龍房地產在鎮街房地產獨樹一幟的江湖地位。

2009年,隨著石龍捧得“國際花園城市宜居城鎮”第一名和輕軌及新火車站的開工,石龍房地產的開發更顯蓬勃,也吸引來更多的開發者。2009年末,香港新鴻基更是看中石龍這塊寶地,攜巨資前來投資建設房地產。

總面積只有10多平方公裡的小小石龍鎮,房地產發展呈現一片熱鬧景象。

商埠傳承

商業先行

方圓不過10多平方公裡的石龍鎮,卻有著數百年的發展歷史。

“石龍今日市廛開,車馬紛紛湧進來,午後酒闌人盡散,白雲依舊鎖蒼苔”,由於東江穿境而過,航運極為便利,石龍在明末清初就已是嶺南重鎮。清朝末年,隨著廣九鐵路的開通,石龍因商業發達,而與廣州、佛山、順德陳村齊名,並稱廣東四大名鎮,成為東江流域和省港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經濟、文化、商貿重鎮。

古老的商埠重地傳承,決定了商業在石龍的特殊地位,在石龍房地產從業人員的記憶裡,區域的商業地產,走在了住宅地產的前面。

“我2004年開始操作石龍大華廣場和大華名店城項目,當時,這兩個項目實際上很早就已投建。”曾就職於東莞知名代理機構,進行過大華廣場與大華名店城招商,現在深圳從業的朱立(化名)如是對記者說。在朱立的記憶裡,2004年,他涉足石龍房地產行業時,這兒的商業項目早已林立,在售的住宅項目卻相對稀少。

朱立的記憶並不曾錯位。由於區域所轄地域不大,石龍鎮委鎮政府一直十分重視規劃,早在1986年,就以超前眼光開始著手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當時的城市發展定位是商貿集散地,主要是在舊城區進行,那時的興龍路兩邊房地產發展最為火爆,而項目多以商業項目為主。朱立操作的大華廣場,也是興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竣工於新世紀初。

石龍對商業的重視不止於此。2002年石龍提出“石龍大商圈”的構想。到2003年,石龍將富升百貨廣場、大華名店城、匯聯步行街、金沙灣購物廣場、超惠購物城、東方百貨、西湖服裝批發市場、聚龍灣商業廣場與興龍路、綠化路商業區和沙頭角綜合市場聯成一體,具有旅游、休閒、消費功能,形成了影響東莞、惠州、增城三地的“消費金三角”。

“周末在石龍綠化路一帶逛街會有香港的感覺。很少見有鎮區的商業街如此人頭攢動。”朱立憶起當年仍有如此感慨。

伴隨著城市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新、老商家多看好石龍商圈的前景,民營企業增資擴產者不獨一家。相關數據顯示,到2003年年末,在石龍,經營面積上萬平方米的賣場共有6家。2003~2004年,匯聯商業步行街、大華名店城、現代廣場等商業項目相繼面市,石龍老城區商業盛極一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