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已經鑒定的珍貴文物557件。舉辦全國重點地區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成果展。推進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全面開展文物行政執法培訓,提高執法能力。 開展山西南部早期
青磚建築、涉台文物、雞鳴驿城、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等重點文物維修保護工程。
建設茂縣羌族博物館新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古建築群災後搶救保護工程竣工。雲南姚安龍華寺古建築群文物本體保護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一批大遺址保護展示示范園區。以西安片區、洛陽片區和長城、絲綢之路、大運河等“兩片三線”為代表的大遺址保護格局初步確立。中國國家博物館擴建工程竣工;首都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中國科技館、山東省博物館等新建、擴建項目竣工開放;安徽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建設持續推進。
免費開放加快了博物館融入社會的步伐,博物館的文化輻射力和社會關注度得到空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增強。 對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狀況進行了初步評估,為掌握博物館績效、實施動態管理積累了經驗。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全面啟動。雖然許多古橋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台,但仍有很多古橋為當今的經濟、交通事業發展和民眾出行發揮著余熱。
用傳統建橋工藝和技術來維修這麼多古橋,確實存在很大困難。何況,傳統的古橋不但建造維修工藝比較復雜。大多數古橋都在村道或荒廢的古棧道上。在公路中發揮余熱的古橋,保護維修工作成了公路交通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也得到了很好的維修保護。搶救和保護古橋工作刻不容緩,但光憑政府和某個部門是無法完成的。
黃山市境內的古橋有911座,有102座古橋被公路利用。作為徽州腹地的休寧縣,現存的古石橋及古石墩板橋共76座。一些古橋在歷經數百年風雨洪水的侵襲後,橋面石材開始風化剝落;有的橋面和拱圈出現裂縫;有的橋墩被水沖刷出孔隙;有的古橋橋墩和橋梁兩側的石材間長了許多雜草、雜樹;但已不堪運輸大量貨物的大貨車及拖拉機的重壓,古橋損壞日趨嚴重,為保護這座明代古橋,該縣迫不得已采取措施,在古橋兩頭設置了禁行標志和水泥墩,禁止大型貨車及拖拉機通行。
藍渡古橋本是休寧縣城至溪口鎮縣道公路上的一座重要橋梁,為了保護和搶救藍渡古橋,新建了一座鋼筋混凝土公路橋。維修工作結束後,還對該古橋采取了機動車輛禁行措施。 利用鋼筋混凝土維修加固橋梁基礎,對損壞的石材橋面、護欄全面更換,對橋梁滲水裂縫灌混凝土漿。而且這些
青磚古橋大都是明清時期建造的,大多數古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要對這麼多的古橋的病害進行處置、維修,所花費的更將是一筆龐大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