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梁王城遺址啟動新一輪發掘 揭古城春秋時風貌(圖)

梁王城遺址啟動新一輪發掘 揭古城春秋時風貌(圖)

日期:2016/12/15 15:06:39      編輯:古代建築

    梁王城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蘇北地區最大的城址,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堆積,是研究黃淮地區人類文明起源的“活教材”,並入圍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日前,在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館等單位組織下,再次啟動了新一輪的搶救性發掘。

    1、探方內文化層分明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邳州市戴莊鎮李圩村的梁王城遺址發掘現場。

    “這是梁王城遺址北城牆的一部分。”施工人員李師傅告訴記者,眼前這兩個分別深約7米,長10米左右,寬五六米的探方,正是對梁王城北城牆遺址進行選點挖掘取樣考證。

    梁王城遺址面積共有100多萬平方米。沿著遺址一直往南走,在梁王城內,兩處面積均在百余平方米的探方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探方內文化層分明,能明顯看出文化層的不同顏色。

    考古專家介紹,遺址文化層堆積深厚,普遍在4米左右,最深處達5米。遺址內涵豐富,地層堆積從早到晚依次為大汶口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商周文化層、春秋戰國文化層、北朝—隋文化層以及宋元文化層等,歷史延續約5000年。在探方內,記者還發現了一些陶片和牛骨。

    2、最近幾次的發掘都是搶救性的

    在緊靠運河東側的考古發掘現場,考古人員已開掘了12個探方,100多名工人正在清理泥土、挖掘文物。在這個約1500平方米的發掘現場,12個探方內均有不同發現。其中出土最多的當屬大汶口時期的陶制品。考古人員說,在其中一個探方內還發現了一具小孩遺骨,頭南腳北,四肢完好,姿態自然。

    此外,還發現了五六座大汶口墓葬,墓葬裡除小孩遺骨外,還有成年男女的遺骨。另外,在不同的探方內,除了大汶口時期的陶制品和石器,還有大量動物的牙齒、骨頭以及水井、排水道等生活設施。“有的文化層堆積很多,代表了七八個朝代。”

    考古專家說,梁王城遺址面積共有100多萬平方米,這裡很有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繁華鬧市區域或政治經濟中心。

    據南博考古專家稱,如對梁王城遺址進行全面發掘,這裡有可能成為與漢兵馬俑齊名的國家級大遺址。“但在技術未達到能完全保護遺址的條件下,國家文物部門不提倡對遺址進行主動性發掘。”考古專家稱,最近幾次對梁王城遺址的發掘都是搶救性的。

    3、梁王城遺址可能是古徐國國都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專家認為,梁王城遺址作為春秋戰國時期蘇北地區最大的城址,具有長達5000年的歷史文化堆積,它對於黃淮地區人類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這裡還極有可能就是歷史上湮滅了的古徐國國都。梁王城連同周圍同時期的鵝鴨城遺址、九女墩墓地共同構成了黃淮地區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框架。尤其可貴的是梁王城遺址大部分是被黃泛泥沙層所淹沒,遺址保存狀況很好,適宜被列為大遺址保護對象。

    “從遺址的文化層中可看出裡面還夾雜著一層淤泥層,淤泥層證明城池曾被水淹過,從年代推算,這更證實了梁王城遺址可能就是當年的古徐國國都,並被吳所滅。”徐州市徐國歷史研究會副會長惠光啟說,公元前512年,吳國阖闾率兵伐徐,徐君章禹領兵固守徐城。吳軍掘渠引水灌徐城,徐君知不能守,則斷發攜夫人降吳。徐國共經44代國君計1600余年後被吳所滅。

    4、初步揭示古城春秋戰國時風貌

    考古專家表示,此次共發掘了1500平方米,加上前3次發掘的,目前梁王城遺址已發掘4000多平方米,預測再發掘1500平方米,就有可能獲知梁王城遺址全貌。

    據悉,迄今為止,梁王城遺址發掘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揭開了西周墓地的神秘面紗,發現了較多六朝時期的灰坑、灰溝、水井、房址等遺跡,出土了相當多的精美青瓷器,初步揭示出梁王城春秋戰國古城的城址及宮殿風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