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吳氏民居事件:有人想拆文物古建蓋房

吳氏民居事件:有人想拆文物古建蓋房

日期:2016/12/14 12:06:40      編輯:古代建築

    “越來越破敗了,如再不修繕,坍塌面積肯定會越來越大。”昨日,海口府城金花村吳氏民居所有權人之一吳先生帶領記者在民居內轉了一圈,在門樓處如是說。據了解,吳氏民居在1998年被列為原瓊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列為海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目前門樓及部分民居已發生局部坍塌,成了“危房”。如果不是門口的兩塊牌匾,人們很難把它與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系在一起。

    市文物保護單位破敗不堪

    據了解,吳氏民居是三進四合院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典型的清代建築特色,原主人叫吳家骥,建於1910年,是當時海府地區最大的私家花園之一,占地面積900平方米。

    記者在吳氏民居中看到,門樓右側有很大一部分建築和外牆倒塌,殘牆碎礫隨處可見,而其中一間老屋右側的柱子已經斷裂,搖搖欲墜,破敗不堪。附近的一些居民告訴記者,這裡原先隸屬於原瓊山市時,就已經是瓊山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卻沒有真正受到保護。“祖屋是我的曾祖父建的,但整個民居的主建築是我爺爺吳家骥接著修建的,以前他在海口辦印刷、開金鋪賺錢,後來爺爺也支持革命,曾把這裡作為秘密辦公駐地。”70歲的吳先生介紹,他們這一輩的兄弟有多人,他作為後人之一,看到民居越來越破,心裡也不是滋味,希望能得到修繕保護。

    部分所有權人想拆掉蓋房海口市文物局局長王大新介紹,該民居屬於非國有,修繕工作應由其後輩負責,如果對方沒有經濟能力修繕,可以向文物部門申請幫助。據介紹,該民居門樓處已經塌了一截,去年文物部門曾做一個修繕報告,並打算從其他資金裡面擠出一些對門樓和坍塌部分進行修繕,但部分所有權人並不願意修繕,而是希望拆除後自己蓋房。因為這不符合相關規定,所以文物保護部門並不同意。吳氏民居的修繕工作也因此被一拖再拖。據介紹,下一步文物部門將繼續和所有權人進行協調,爭取能盡快修繕或搶修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