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文物講述紫禁城的喜事
日期:2016/12/14 11:54:54   編輯:古代建築
此次展覽的展品之一:《皇後出宮至邸第圖一》
日前,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香港文化博物館聯合籌劃的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宮囍——清帝大婚慶典”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覽以四位清帝的大婚為核心,分為“帝聘後歸”、“禮儀隆重”、“文華物盛”、“乾坤交泰”等四個部分,通過約153組從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中挑選的大婚文物,包括文獻、畫像、服裝、首飾、妝奁器物、婚儀用品和宮廷樂器等類型,闡釋了皇家婚禮的程序,以此讓觀眾深入認識清帝大婚的儀節。
清代皇帝大婚是國家的盛典,也是紫禁城內一項最歡樂、最隆重的慶典,涉及外朝和內廷的主要宮殿。清代從開國至1911年覆亡,僅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位皇帝在登基後才議婚納後,並在紫禁城內舉行大婚典禮。清代皇帝大婚禮儀浩繁,既沿襲中原婚禮的傳統禮儀,也融合滿族的文化習俗,其中如納采禮、大征禮、冊立禮、奉迎禮、合卺禮和筵宴禮等,都充分展示了宮廷生活的尊貴奢華,彰顯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據介紹,此次展覽的重點展品包括金龍紐“皇後之寶”印章、“明黃色缂絲彩雲蝠雙喜金龍紋男夾龍袍”、“大紅色綢繡金萬字地八團彩雲蝠龍鳳雙喜紋綿龍袍”、滿族嫁娶時使用的多穆壺等。其中,首次在香港展出的長達12米的10幅《載湉大婚典禮全圖冊》冊頁尤其引人矚目,該冊頁將光緒皇帝大婚的過程描繪得准確而精細,觀者從中可以感受到皇帝大婚隆重而熱鬧的氣氛。同時,展覽也展示了香港本地博物館所藏的婚俗文物,旨在讓觀眾比較清帝大婚與民間婚俗的異同。
此外,在展覽中,展廳一、二設置了模擬的坤寧宮東暖閣,讓觀眾了解清帝後的新房,展廳五設置了清代皇帝大婚迎娶皇後所用的“鳳輿”的復制品,並重置了民間酒家中的龍鳳大禮堂陳設,以此讓觀眾更真實地體驗清代婚禮和民間婚禮的異同。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至2017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