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出游指南:磁器口古鎮 千年古風依舊
日期:2016/12/16 16:13:54   編輯:古代建築“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磁器口古鎮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那經歷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征,繁盛一時的磁器口,被美譽為“小重慶”。
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年),傳說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發為僧來渝,隱避於寶輪寺,故將原“白巖鎮”改名為“龍隱鎮”。清朝初年,因盛產和轉運瓷器,而得名磁器口。
由於古鎮磁器口的地形地貌是山丘和小溪相同,形成一江三山兩溪,溝壑環繞,所以橋多。大大小小有六、七座,規模較大的是雙龍橋。該橋座落在橫街與金碧街之間的金碧溪上,過去是溝通兩岸,通向鄰縣和梁灘壩的交通要沖。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瓷器口古鎮吃住行
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
現今磁器口古鎮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建築,開發了搾油、抽絲、制糖、捏面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吃、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瓷器口廟會四古鎮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是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古鎮景觀。
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閒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猶存。古鎮主街上的“清韻茶軒”有自己組織的民族樂隊。有客人來時就演奏些二胡、笛子等民樂。古街盡頭的龍隱茶樓,這裡是每月6、16、26日有川劇表演
古街在龍隱茶樓這兒分了岔,一道繼續延伸,下石階伸向河邊,另一道拐了個直角的彎,與嘉陵江平行著蜿蜒進古拙的房屋中去。這條街上有許多賣香火的,寶輪寺就在前面。寶輪寺不高,但視野開闊,寺裡沒什麼古跡淹留下來,倒是有個抽簽的去處。
如果看罷古鎮意猶未盡,還可以走下河邊,搭渡船到對岸的桔林裡走走。如果正好是桔子成熟的季節,還可以花點錢自己去樹上采來吃。春天裡,很多人專程到磁器口放風筝。
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巖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樸粗犷的巴渝遺風,有古風猶存的茶館、有歷史傳承的碼頭文化;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有正氣凜然的紅巖志士抗戰遺址;有獨具特色的川劇清唱、火龍表演,有工藝獨特、品種繁多的傳統旅游產品。
美食:
到了磁器口,一定要品嘗“三絕”:名特小吃毛血旺、軟燴千張、椒鹽花生。
古鎮上幾乎所有毛血旺餐館都號稱“第一家”、“最正宗”,但是據說清韻茶軒對面的毛血旺才是最好的。
交通:
從沙坪壩重慶百貨商場對面的重慶大酒店門口坐公共汽車,花1元車票,20分鐘後就可以到磁器口古鎮了,古鎮的入口是很大的一個水泥仿古牌坊。
住宿:
磁器口嘉古院客棧,是一家經濟型民俗客棧,與寶輪寺相隔擁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客房,出棧門登寶輪寺,舉步即到。從這裡到寶善宮,鐘家大院,華子良脫險處,寶輪寺,水觀音,等經典景點,步行只需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