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成都:養豬場曾是古廟 壁畫疑是明代草根作品(圖)

成都:養豬場曾是古廟 壁畫疑是明代草根作品(圖)

日期:2016/12/15 15:06:46      編輯:古代建築

    這只是一間極為破舊的建築,斑駁的牆壁,傾斜的房梁。然而,郫縣長樂村的村民不曾想到,正是這間在他們眼中破舊不堪的廢棄的養豬場,在最近幾天已是眾人皆知。原因無他,據說裡面隱藏著有價值極高的古代壁畫。

    養豬場曾是古廟

    車行至長樂村村委,王克明老人已經等候多時了。“我在這兒生活了56年,家後面的養豬場,我懂事時就有了。”原來,養豬場本是一座名叫石佛寺的廟,它作過公共食堂、倉庫,還曾作過學校。在閒置10多年後,它又被本村的一個居民租用當成養豬場。

    據王克明介紹,石佛寺有三座,上石佛寺、中石佛寺、下石佛寺。如今,只有中石佛寺還如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伫候在風雨之中,上、下石佛寺已不見了蹤影。而石佛寺本有四重殿,大殿建於明代,其間作為學校的觀音殿是清代所建,第三殿已被損毀,第四殿則成為王克明的家。

    中石佛寺的處境也不妙。曾經光彩奪目的朱紅早已沒有了往日的絢爛,復雜的雕梁畫棟也敵不過風雨的侵蝕。推開破舊的大門,在午後一束陽光的照射下,我們看見了牆壁上那十余幅壁畫:有豐滿圓潤、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像,有極盡奢華的朝賀場面……古代的畫師用高超的繪畫技術,向後人講述著當時的盛況。而這一切,卻與周遭景象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眾多專家來考證

    村民們眼中的養豬場,突然之間成為當地眾人皆知的“寶庫”。4月3日,幾位老人的腳步停留在這裡時,對著破敗不堪的養豬場指指點點。後來村民們才知道,這幾位老人的“來頭不小”。他們是——李復華,省博物館研究員;邱志才,地質測繪專家;鄧欤,中國民間美術委員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石佛寺裡的壁畫。

    而在民間收藏家杜長明的眼中,他為郫縣石佛寺裡出現的壁畫內容和所采用的美術風格所震撼。杜長明告訴記者,這壁畫可能是明代的,“在鄰近的新津縣,就以明代壁畫和壁塑聞名中外。”

    另據記者了解,石佛寺裡的建築及壁畫在2005年版的《千年古蜀者·郫縣人文卷》中第453頁《郫縣地面、地下文件分布一覽表》中的第26項已有記載:石佛寺及壁畫,明代,紅興鎮石佛村小學內(此為老地名)。

    當務之急是保護

    “石佛寺現存的建築及壁畫是一個嚴密的整體,無法分割,其間含有極高的建築藝術和繪畫藝術。”昨日下午,鄧欤老先生在家裡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鄧老說,石佛寺所用繪畫技巧是民間畫師所為,具有極濃厚的“草根文化”在裡面,可以為研究當時政治、經濟、宗教、建築風格、工匠技術、繪畫藝術提供很好的對象。

    “但現在不能確定這些建築和壁畫是否是明代的作品。”鄧老認為,現在首要的任務是將石佛寺的建築及壁畫妥善保護起來,等待權威專家的進一步認證。長樂村村委會主任孫從成則告訴記者,他們已開始對石佛寺建築及周邊文物進行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