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板梁古村 舞不盡的六百年歷史滄桑(圖)
日期:2016/12/15 21:37:45   編輯:古代建築“呼——呼——”飛一般的高鐵疾馳而過,氣流波動,古老騎田嶺下的360多棟明清古建築群影像晃動,隨之起舞;
古村三口半月荷塘,映照古村人“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人生哲學,映照600年苦難血淚和幸福歡笑,寧靜無波——
唱不完,半塘明月清香遠
村口板溪河上的接龍橋同樣飽經風霜。九塊長石條三條一組,橋面磨得十分光滑,中間的石板被磨進去了兩公分。橋墩由大石塊層層累就,縫隙中青草飄飄。
過橋便是金陵古驿道(村民稱官道,板梁村所在高亭鄉及周邊鄉古稱金陵),往左繞村外走向西到耒陽、常寧,直走進入村中,向南到桂陽、廣西。古驿道和四季通航的板溪一起描畫出古時板梁村“三州商埠”(衡州、郴州、桂陽州)的繁華勝景。
不遠處,一口荷塘波光粼粼。殘荷姿態依舊優美,讓人忍不住去想象夏日荷花盛開的模樣。塘為半月,荷花開在月亮裡。“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板梁劉氏認為謙和仁讓才能世代永存。“內設照壁,外設明塘”,這樣的荷塘有三口,與古村下、中、上村的三大祠堂潤公廳、珍亮政公祠、賢公宗祠相伴而生,是板梁古村水潤明亮的眼睛。
祠堂故事多,幾百年來都不結蜘蛛網,謎題至今未解。下村的潤公廳是四世祖劉潤所建,朝門頂上向上凸起的橫梁,象征著善騎射的蒙古人的弓箭。弓形橫梁上方的木板橫梁則是板梁村村名由來。傳說中,祠堂即將完工橫梁不翼而飛,一段木板順水而來解了燃眉之急。上村賢公宗祠大門正中的“聖旨”牌則是皇帝獎勵劉宗琳調劑6010石(相當於現在的360噸)稻谷救助災民所賜。
板梁書院天井中的鯉魚碩大,耕牛細小,寓意靜心苦讀才能鯉魚躍龍門,這裡走出了三位清代三品官,清代湖南鄉試學子連續三屆力拔頭籌。三品官劉紹蘇故居一進廳後的天井裡,左邊刻著牛和魚,中間一條翻騰的龍和一條健碩的魚,右邊一座牌坊中一條小魚躍起,描繪了耕讀持家使得主人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真實故事。
“天地間讀書最貴,家庭間孝友為先。”對聯裝飾在高大木門兩側,戶對精雕細刻,所有窗子都裝上了鐵條護衛,這不是監獄,是板梁的錢莊。據說,錢莊主人曾捐了一個官職,不久後因能力不行被罷免,於是大門上的窗棂兩側又多了一副對聯:“天字定爾,祿在其中。”
耕讀傳家,腹有詩書氣自華。明理謙和,才能清香遠播六百載。
和一曲,古泉流淌對日光
走進今天的板梁古村,處處是安寧和樂的生活圖景。她曾經用絢麗的舞姿跳過許多華麗的舞蹈,如今,歷經世事的她散發著沁人心脾的安定從容。
那從容在古泉中流淌。清澈透亮,泛著微微的藍光,若不是幾個村民在洗菜浣衣,真叫人以為是童話裡的靈泉。泉水看似靜流無聲,實際上每分鐘有十多立方米的流量。雖是冬日,泉水卻不刺骨,從手上淌過,溫柔地撫摸你。到了夏天,又清涼透心。泉水富含的礦物質多達17種,難怪村裡長壽老人多,除了一位 105歲的老人,八九十歲的多達168位。這泉村裡共有五口,上村幾乎和村民房子一般高的天然石神龜旁的韻泉和箭樓附近的雙龍泉水質最好,人氣最高。為了保護泉水的純淨,村民在出水口砌了渠道,被分為均等的三個方格,第一格飲用,第二個淘米洗菜,第三格洗衣游泳,幾百年來無人越矩。
那從容在古民居裡裝點生活。劉紹蘇家的議事廳,地面外方內圓,中間是一枚古錢幣圖案,家庭議事民主協商,和氣生財。牆壁上暗藏的木板是放油燈的燈台,生活小巧思。三品大官、板梁首富劉紹連擁有板梁村最大的豪宅。屋頂的馬頭牆精致漂亮,大門屋檐下和窗檐下一排壁畫一排浮雕,大門上的屋檐還有镂空的福祿壽雕花木刻吊頂,門旁有專供貓狗出入的小洞。屋內的中門全部是雙面雕,猴子、梅花鹿、龍、魚、天鵝(即鴻鹄)、菊花……均以福、祿、壽為主題。二進廳兩旁的木梁上居然還有包公審案的故事,鮮紅的辣椒、金黃的玉米掛在上面,別有一番風味。
那從容是箭樓中百年不變的尊老原則。樓中第二層的隔板上永遠放著七口棺材,用掉一口,馬上補上,不叫任何一個老人擔心身後事。
那從容隨金葉樹一起生長。20多米高的金葉樹長在一座10多平方米的大石山上,遠遠看去就像大樹坐在蓮花上。樹下,一群孩子你追我趕,笑語歡聲傳至天際。幾個老人倚著牆角,閉目養神。金葉樹是百姓自己取的名兒,沒有樹皮,卻枝繁葉茂,林業專家來了幾次也沒搞清楚是什麼樹種。據說中國只有兩棵,另一棵在張家界。
又是一陣高鐵呼嘯而過的大風,晃動的空氣中,板梁古村又起舞了。我們相信,這支生命的舞蹈會一直跳下去。
達人評分
景區魅力指數:★★★★☆
360棟明清古民居連成一片,保存較好。
交通方便快捷指數:★★★☆☆
郴州距離長沙較遠,到板梁古村的路程較近。路比較好走。
住宿干淨衛生指數:★★★☆☆
距古村內無住宿,但離永興縣城僅20公裡,郴州市區也不過40多公裡。可以到郴州市和永興縣城住宿,選擇面很廣。
就餐美味指數:★★★★☆
周禮古宴古風濃郁,“十碗葷”特色十足,但需要提前預定。
向導提醒
●①從長沙出發,上京港澳高速公路—“馬田”出口,忠和收費站下(約2個半小時);②忠和收費站下,上馬復公路,左拐—馬田煤礦—馬田鎮—G107—將軍街右拐,上馬三公路—水源村,左拐—板梁古村(約20分鐘)
●①從長沙出發,上京港澳高速公路—“永興”出口,永興收費站下(約2小時40分鐘);②永興收費站下,S212,左拐—G107,右拐—油市鎮—高亭鎮—馬田鎮—將軍街左拐,上馬三公路—水源村,左拐—板梁古村(約30分鐘)
三湘美食
周禮古宴
想品嘗板梁古村最具古風、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千萬不要錯過周禮古宴。
源於周朝“三禮”之《禮儀》的周禮古宴是永興鄉間紅白喜事重大活動必遵的綜合性民俗禮儀,以板梁古村為中心,保留最完整。宴會由接客、宴客、送客三部分組成。
接龍橋被紅布裝點得喜氣洋洋,迎客隊伍浩浩蕩蕩。在司正的帶領下,4名頭戴一字巾帽、身穿醬紅寬領右衽長袖衫的司儀和4名身著圓領彩衣的吉祥童子歡喜迎客。《巧梳妝》、《游春》、《十打》、《青女賞月》……司樂隊演奏和演唱的曲目豐富,或是節奏明快的湘南花鼓小調,或是婉轉綿長的古昆腔,聽著聽著就來到了宴客的祖廳。
客人按長幼職序從上至下入座,祖廳傳杯,祝酒四杯,賀詞四輪。宴席三亭到位(寓意步步高升),大樂三曲為篇,唱贊三合成章,敬酒三巡成禮,菜肴三三加一。菜肴融合了粵菜、徽菜、湘菜的特色,號稱“十碗葷”。固定的菜名、固定的上菜順序。料雖相同,口味卻是大廚憑祖傳的手藝各顯神通。
地址: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
舞不盡, 六百年歷史滄桑
淅淅瀝瀝的冬雨下個不停,她躲在騎田嶺的山坳裡,身披一層薄霧,更加如夢似幻。從宋末元初第一人在這裡落腳,板梁古村就開始跳起了她的生命之舞。
360多棟古民居的黑色屋頂連成一片,拼成了她古雅質樸的舞裙,如眾多湘南山村女子的裝扮。彎彎的板溪河是她輕盈的絲帶,山間的原野就是舞台,東靠的騎田嶺是四季變幻的背景。
聽,樂聲響起了。就是這冬雨。雨點兒落在河裡,叮咚、叮咚,打在河上接龍橋的石板上,滴答、滴答。古村的舞姿也時而疾速,時而舒緩。
六百多年前,板梁劉氏始祖、漢高祖劉邦之弟、楚王劉交的後裔——劉子芳在古老的龍泉廟旁落戶。接著,下村板梁私塾的朗朗讀書聲響起,金陵古驿道上馬蹄聲陣陣。水上貿易隨板溪河而來,板梁男子踏上從商之路。第一座錢莊在中村興起,清脆的銅錢聲在青石板巷中回蕩。清代,板梁首富劉紹連橫空出世,板梁第一豪宅拔地而起。與這些繁華之聲相和的,還有清晨龍泉廟裡年邁雙親的默默祝禱,傍晚望夫亭中妻子的翹首盼望。
平地裡一聲巨響,她突然騰空躍起,急速地旋轉、跳躍,旋轉、跳躍。開國大將黃克誠與本村人、義士劉承羔帶領十八勇士發動了板梁暴動,巧設飯局不費一槍一彈消滅了國民黨挨戶團團長吳國斌等22人,爾後奔向了井岡山。暴動之後國民黨血洗板梁村,72個半人(有一個中槍三年後才去世)犧牲。凝視著劉參 (板梁村人,黃克誠同學,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故居的殘磚片瓦,驕傲與悲傷一起奔湧。
只有東北面那座震龍塔能撫平她內心的波瀾。這座六層的古塔建於清道光九年(即公元1829年),既是風水塔,也是文昌塔,塔基為鼓形,塔身有青雲得路、龍門疊躍、文光射斗等石刻文圖,內有石台階組成八卦法陣和石榴、牡丹等石雕。“文革”中失掉了塔頂。如今,板梁村終於盼來和平安穩的年代,成為 400多個劉姓村莊、8萬多劉姓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