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生活家出游指南:青巖慢游 豆腐果遇上玫瑰露的古鎮味道

生活家出游指南:青巖慢游 豆腐果遇上玫瑰露的古鎮味道

日期:2016/12/16 16:09:51      編輯:古代建築


青巖的青石板街道

  貴陽大街小巷都能見到大大的戀愛豆腐果招牌。想吃正宗的,得走遠一點,到貴陽市南郊29公裡處的青巖古鎮去找吧,貴陽滿大街的豆腐都是從這裡批發的。

  當年電影《尋槍》把我帶到了青巖。青石板街道上,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基督教堂、佛寺、道觀、貞節牌坊,小小的古鎮濃縮了各種不相干的元素,雖然感覺有點莫名其妙,卻很真實。它們在古鎮上已守望了100多年。

  相對其他知名的古鎮,青巖保留了更多本土的味道,特別體現在飲食上。青巖豆腐實際是一個概念性名詞,它包括豆腐及各種不同吃法的豆腐食品。

  青巖時光從早餐開始。清晨,我在一條小巷轉角的小店裡,發現了一尊石磨,它的“嘴角”殘留著新鮮的白沫。見來了陌生人,老板探出頭來:“吃點什麼?要杯豆漿嗎?”說著,拉下推石磨的棍子就開始磨起來。在棍子牽引下,石磨勻速地轉動起來,老板加了一把黃豆,又添了一小瓢水。很快,淡黃色的豆汁從石磨的出口流到下面的木桶裡。不消兩分鐘,半桶純豆漿原液就做成了。老板說只要加熱煮開,再加點糖,豆漿就可以飲用了。說完,又招呼我去試試石磨。不試不知道,原來想順暢地讓石磨運轉起來還很費力氣。我與石磨抗爭之際,老板已端出一碗熱騰騰的豆漿。濃郁的豆香撲面而來,漿汁的顏色比平常所見的黃稠不少。相比之下,城市裡常喝的豆漿只能算是略有豆味的白開水了。

  在老板推薦下,我點了玫瑰露涼粉和玫瑰醬豆花。冰冰的涼粉是透明的,不同於西南、西北地區的涼粉條,口感像啫喱,口味卻是淡淡的玫瑰香。老板還加了一點秘制的玫瑰露酒,整個味道立體了很多。玫瑰醬豆花味道更特別,是在自家制作的豆花上澆上玫瑰花醬。所謂“醬”,是用大量的玫瑰花加蜜糖熬制而成的,濃稠得如同醬一般,醬中的玫瑰花瓣還清晰可辨。原以為玫瑰只是噱頭或只為增加美感,沒想到玫瑰和豆花的味道如此相融,只有親自嘗過才能領略其滋味。


青巖豆腐果綿軟又耐嚼

  吃過早餐,豆腐果的攤檔也陸續開張了。只見各攤桌上放著火盆,盆上烤著滿滿的豆腐果,攤主一只手執扇扇旺爐火,另一只手則不停地用筷子翻動豆腐果。有趣的是,豆腐不單有方形的,還有如乒乓球大小的圓形的,也許“豆腐果”之名就來源於此。

  青巖豆腐果不同於長沙臭豆腐的油炸,是用糠殼火反復烘烤,卻不能用煤火烤。因為如此豆腐果將受熱不均,還會帶上煤焦味。做得好的豆腐果,烤起來發泡,用手撕開則呈雞肉絲狀,綿軟又耐嚼。

  豆腐果最好蘸水吃,蘸水用料有蔥花、鹽、醋、糊辣椒。醋是青巖生產的“雙花漆醋”,這種醋酸味純正,酸度適中,是做蘸水的上品。

  邊烤邊吃,不知不覺二三十個豆腐果已下肚。還不甘心,決定去買青巖豆腐皮。青巖豆腐皮不以“斤”秤重,而是以“提”計量。豆腐皮每片有四分之一信箋大,用稻草將三五片捆為一扎,然後又將五至七扎捆為一提。

  又吃又買,青巖之旅不虛此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