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黃石多處古跡缺乏保護

黃石多處古跡缺乏保護

日期:2016/12/14 11:58:52      編輯:古代建築

四安亭古跡。朱俊峰 攝

    “楓林陳光亨故居多次失竊,靈鄉‘民國縣衙’搖搖欲墜,黃石港醉吟窩石刻藏在某國有企業的堆貨場廁所旁邊……”4月27日,在黃石政協組織的全市文化(文物)資源管理、保護和利用月度協商會上,該市文史專家、政協委員紛紛發言,呼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

    文史專家劉遠芳說,近年來黃石市的文物保護工作成績顯著,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他說,在黃石市境域內,有不少重要文物史跡未納入保護范圍,現狀不容樂觀。劉遠芳列舉了醉吟窩石刻、講堂廟碑刻、四安亭、老下陸火車站樓、原源華煤礦辦公樓、源華煤礦東井口、袁倉煤礦機電車間等7個例子。其中,四安亭是位於黃荊山中段(李家坊南面)山間的一座古涼亭,也是古代的郵捨,年代最遠的碑刻距今394年。有一塊碑刻記述了康熙年間老僧克符行善20余年的動人事跡,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和存史意義。但因年深月久風吹雨打,致使屋瓦殘破、碑刻磨蝕嚴重、屋基遭雨水侵蝕。

    同時,民國建築原源華煤礦辦公樓,現在是某物業公司辦公處;袁倉煤礦機電車間2014年停產後,使用百年以上的小鐵軌和運礦運人小車廂,隨意堆放在廠區內……“這些都是黃石工人運動和工業文明的重要見證,卻未能得到妥善保護。”

    劉遠芳說,此外還有石龍頭遺址、陽新半壁山摩崖石刻、陽新龍王洞太平天國軍遺址、富水水庫鳳棲洞宋明石刻、大冶陳貴柯瑾故居、金牛柯逢時故居、陽新大王殿清康熙年間碑刻、牛湖洞石刻等重要文物未納入保護范圍。

    協商會上,黃石市政協委員們還針對紅色文化資源、古村落、古民居、古籍、民俗等文化文物資源保護和利用發表了建議。市政協委員劉麗霞介紹,全國古村落陽新阚家塘,目前許多房屋破爛嚴重;古村落水南灣村後有一座大型的采石場,幾乎每天都在爆破炸山;大冶項谷文村村民將原來具有代表性的舊祠堂拆毀後修建了一所新祠堂。

    黃石市政協委員呂永超建議,希望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工藝傳承人的保護,“布雕大師王分忠去年去世,享年63歲;西塞神舟扎匠傳承人游仁喜去世時,只有40多歲,他們一手絕活在世時我們應該加強口傳心授、存錄研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