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祿古鎮系列報道之:一個姚州城 半部雲南史
日期:2016/12/16 16:06:23   編輯:古代建築借著花燈藝術周的東風而來
活動辦得很好,優美的舞蹈,嘹亮的歌聲,還有包含本地民風民俗的演出,但當人們把眼光放在這次活動中精彩的表演、豐富的人文文化的同時,或許我們應該了解和思考更多,關於經濟的發展、關於文化的傳承,或者是小編將要給大家呈現的關於姚安最重要的旅游景點——光祿古鎮深厚的人文資源、豐富的人文物質旅游資源,還有開發建設等將會影響古鎮發展的關鍵要素。
光祿古鎮
姚安真正走進人們的視野是在09年姚安大地震之後,或許正驗證了“福之禍所依,禍之福所伏”這句話。在巨大的災難之後,人們開始把目光聚集到這座滇東小城,也發現了這座小城中隱藏的帶著濃郁歷史底蘊的古鎮——光祿。
光祿有著悠久的歷史
“光祿”源於官名。宋代大理國相國高泰明因對國家有功,曾被褒獎為晉秩銀青光祿大夫。他的後裔高明末從黔國公沐天波討土酋沙定洲之亂之後又忠心輔佐永歷帝,後被升為光祿寺少卿。後人將其官銜與地名相通,歷代相傳,得光祿之名。
光祿鎮歷史十分久遠,建光祿古鎮的光祿中學時,出土了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矛,附近還出土了銅鼓、扁鐘,可見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姚州的先民就已經在蜻蛉河畔耕耘,而且築有守御的城堡。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劉徹元封二年定西南夷設益州郡領二十四縣,弄棟縣城就建在鎮前高陀山麓。公元225年,蜀漢建興三年,丞相諸葛亮率大軍“五月渡泸”平定南中,與孟獲爭戰在武棟川,因此在古鎮附近出現了“諸葛壘”、“孟獲寨”這些歷史遺跡。
公元1131年,宋徽宗宣和五年,大理國段正嚴保天三年封相國高泰明之子高明清為姚府演習(大將軍),這裡便成為高氏世襲領地,高氏家族在光祿老鎮一帶築城恆設府第並設置了城池,而今的光祿古鎮也基本保持著當年高氏家族及其他5個在光祿影響較大的家族遺留下來的古建築群。其中以姚安軍民府和高雪君祠最為著名。姚安軍民府以高氏宗祠、衙署、戲台呈中軸線布局,規模宏大;高雪君祠則有典型歐洲風格的特點。
由於光祿鎮曾是是古絲綢之路靈關道(姚嶲道)重鎮,又是大理國八府之一,古鎮有過很繁華的景象。姚安政協文史委主任、古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李忠林在這樣形容當時的場景說“那是不能想象到的熱鬧”。不難想象,在歷史的記載中光祿古鎮有過怎樣輝煌的歷史。
每一寸土地都藏著雲南歷史一個小秘密
但是在這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光祿古鎮卻沉寂在歷史的長河裡,解放後它還曾一度成為窮人區的代名詞。然而也恰巧是這種沉寂沒讓它退出歷史的舞台,而是很好的維持原來的風貌保留到現在。並通過震後的修建契機得益翻新修繕和開發建設起來。
在光祿古鎮的宣傳詞上有這麼一句話“一個姚州城,半部雲南史”,作為姚州城最重要的光祿古鎮就像雲南千年變遷的刻錄機,它記載了大理國的興衰,留下了諸葛亮的足跡。假如有機會到姚安來,不論旅游、投資,甚至只是路過,一定要到光祿古鎮來看看,因為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藏著雲南歷史的一個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