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濯水古鎮印象
日期:2016/12/15 21:50:35   編輯:古代建築古鎮吊腳樓群
華龍網訊(通訊員 劉德瑜)濯水古鎮位於黔江區東南角,地處烏江主要支流“塘巖河”(阿蓬江)畔,主要居民為土家族和苗族。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國道公路都從這裡交匯穿過,交通極為便利。
濯水古鎮四面環山,是武陵山區少有的土家水鄉,是一個集土家吊腳樓群落、水運碼頭、商貿集鎮於一體的千年古鎮。歷史為濯水古鎮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和鄉土文化遺產,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和華夏文明在這裡的交織,形成了濯水古鎮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情,吸引著眾多的游客。
古鎮地理位置重要,人氣靈達旺盛,商貿日益發達,迅速促進了當地與外界的物資交流,創造了最為繁榮昌盛的歷史。歷經數千年時光流逝,不少老建築都消失在了時間長河之中,而濯水古鎮現存最為完整的建築,龐大土家吊腳樓群。建在阿蓬江近5米高的河堤上,用條石砌建的河堤經過百年,仍然守護著小鎮上的人們。
古鎮特色建築
在古鎮上隨處可見臨江而建的土家吊腳樓、長滿青苔的石板路、徽派風格的商會,還有令人垂涎三尺的小吃,這座阿蓬江邊的小鎮,處處透露著歷史的影子與生活的可愛。
青石板--古鎮主街道由青石板鋪就,長約400多米,寬2至3。5米不等。街道兩旁的商號、民居、會館、學堂均為木質結構,都是雕梁畫棟、窗棂嵌花均出自古代能工巧匠之手,造型別致,古樸典雅。
封火牆--追誰古鎮上那些火磚砌建的畫有精美壁畫的封火牆,是古鎮厚重的文化底蘊,也是讓這個古鎮較為完整保存了下來的守護神。
人物雕花--古鎮入口的游客接待中心,是一座有300多年歷史的古老戲台。檐上的人物雕刻惟妙惟肖,由於經濟欠發達,這些在重慶各地已經難得一見的雕花,反倒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土家吊腳樓群--現存最為完整的建築是古鎮靠河沿建的民居,也就是古鎮下街龐大的土家吊腳樓群。這些吊腳樓建在阿蓬江的河堤上,四五米高的河堤是用條石砌建的,經過了200多年的河水沖打,那些條石河堤沒有一點傾斜,在河堤下看,那些吊腳樓就像聳立在雲空中一樣。站在吊腳樓上遠望,阿蓬江煙波浩蕩,遠山連綿起伏,心裡便有了幾分把酒臨風,心曠神怡的感覺。
古鎮民俗活動
濯水後河戲--後河戲19世紀中葉誕生,可算是半台鑼鼓半台戲。鑼鼓分輕重緩慢,悲歡鋼柔,戲著重唱念做打,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統一,雖分南、北、上三路唱腔,但仍屬皮黃戲一類。有一套完整戲劇表演程式。舞台表演空間巨大,時間跨度不限。獨特的唱腔和鑼鼓及京胡曲牌之多,是一般地方劇種所不具備的。
燈籠戲--在古鎮呆到傍晚的時候,大型宮燈、大紅燈籠、六角燈籠……,古鎮入口的戲樓上第一盞燈籠點亮,整條街陸陸續續亮起來,一下子變得溫暖而靈動。在古鎮上,游客不僅能看江、聽戲、品樓,還能坐在用土家工藝精心編制而成的楠竹船上,欣賞到船工們輕快的對歌聲。
古鎮特色小吃
歷史為濯水古鎮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和鄉土文化遺產,更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特色美食,如金包銀飯、懶豆腐、煙熏臘肉、大格蒸肉、大鍋燴菜、油茶湯、雞蛋茶、神豆腐、大糍粑、魔芋豆腐、豆醬粑、炕洋芋、燒嫩包谷、烤紅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