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人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07   編輯:古代建築藍田人遺址1963年7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調查隊在進行田野調查時,在藍田縣城西北約10公裡的洩湖鎮陳家窩發現了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第二年5月,在公王嶺地層中發現一個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經對此頭骨化石進行室內修復,復原出一完整的猿人頭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陳家窩的下颌骨和公王嶺的頭骨歸到一起,命名為“藍田中國猿人”,簡稱“藍田猿人”或“藍田人”。但是,不少學者認為,這兩件標本所顯示的原始性程度明顯不同,兩個地點的時代又有先後之分,建議給公王嶺頭骨另立新種“藍田人”;給陳家窩下颌骨以“直立人陳家窩亞種”的學名,亦可稱“陳家窩人”。
藍田人屬我國早期人類化石。其前額低平、較寬,眉骨粗壯隆起,骨壁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
伸。顱內耳高71毫米,腦容量為778.4毫升,基本與印度尼西亞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當。
根據古地磁法測定,公王嶺和陳家窩古猿人化石層位先後有三個不同的數據:
1、陳家窩:距今65萬年;
公王嶺:距今75—80萬年。
2、陳家窩:距今53萬年或50萬年;
公王嶺:距今98萬年或100萬年。
3、陳家窩:距今65萬年;
公王嶺:距今115萬年。
一般可以說公王嶺距今約100萬年左右,其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陳家窩化石距今60萬年左右,屬中更新世中期。
在公王嶺藍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伴出舊石器時代人類使用的許多生產工具,有尖狀器、砍砸
器、刮削器和石片、石核等打制石器。尖狀器一面有刃,另一面保留石塊原狀,適於手握。刮削器有
直刃、凹刃、凸刃和復刃四種形式,用於刮削木制工具和剝取獸皮。這些工具制作粗糙,以單面加工
為主,多不經第二步加工即行使用。公王嶺還出土了40余種動物化石,而最引人注目的這些動物化石中具有強烈的南方色彩,如劍齒象、大熊貓、爪獸、毛冠鹿、水鹿等。這說明藍田猿人所生活的秦嶺北麓,在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繁茂,林木叢生,很適合於原始人類繁衍和生息。
陝西藍田公王嶺猿人頭骨的發現,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它擴大了已知的中國猿人的分布范圍,
增加了世界猿人化石的分布點,對探索和考察人類起源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