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色古香品古鎮,今夕運河承中華

古色古香品古鎮,今夕運河承中華

日期:2016/12/15 22:47:52      編輯:古代建築
 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姿態各異的石拱橋,幽深狹長的古街,潺潺細流的河道,健談熱情的老人,濃縮了我從杭州至蘇州來一路的全部記憶。

  南浔・古樸

  南浔鎮,這一千年文化古鎮,仍保持了它原有的古樸。

  小橋流水人家,是對南浔鎮最好的形容。其沒有被過多的商業化,南浔百間樓那人們的生活也是如此的真實,站在橋上望百間樓的全景,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我,伴著被風吹起的水面的波紋,老婦洗衣服時棍棒捶打的聲音,我眼前仿佛重現了清朝時這兒船只來往,商人領著行李上下船喧囂繁榮的景象。一回神,看到的是老人搖著蒲扇坐在籐椅上悠閒品茶的場景。

  與長住在河邊的白發老人聊天,聽他講南浔的故事,從運河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商機,這裡的人們開始做絲綢生意致富,南浔在全國生絲出口貿易中地位舉足輕重,到南浔人積極轉變重心,向木材方向轉變發展經濟,再到南浔人支持革命,敢於接受外來文化等。老人緩緩地說著家鄉的故事,亦穿插著他的故事。讓我印象頗深的是,他說不想離開這,“搬到城裡,跟人都交流不好”,老人的淳樸讓我感到了這座小鎮的古樸。

  滿塘的荷花靜靜地開著,繁華過後,這座小鎮不浮不躁,不斷積澱著。走進它,淳樸的民風,讓我的心變得寧靜,不再那麼躁動。

  西塘・古韻

  西塘,“吳根越角”這一稱呼果名不虛傳。沿著一狹窄幽深的小巷走進時,就感受到了西塘的古韻――緩緩的流水、垂垂的細柳、長長的煙雨廊棚、幽幽的弄巷、窄窄的石橋,這兒的空氣裡仿佛都帶有露水,江南水鄉的特色在西塘被淋漓地體現出來。

  游走在西塘,越走越是發現它是依水而生的古鎮。每走過一條街就能看到一座橋,大多數情況還不止一座,橋看似形狀相似,但細細觀察發現每座都有各自的形態。有雄偉的臥龍橋,有兩個走道的松子來楓橋,有高而堅固的環繡橋,有形似烏篷船的胥塘橋等等,如此多的橋,可見水上交通對於西塘是多麼的重要。現在河上多的是蓋著藍印花布的觀光烏篷船,老船夫搖著木槳,吱呀吱呀地搖槳聲分外清晰。

  正逢雷雨季節,夜晚,雨滴落下,伴著河兩岸磚瓦房房檐下的紅燈籠微弱的光,裝點地西塘這個古鎮別有一番韻味。下停,發現兩岸老屋門前的燈籠全亮了,一串串閃爍的燈光在夜色裡顯得更加明亮,一串串燈光倒映在清澈見底的河面上,閃現出一串串紅色的光柱,整個西塘被籠罩在燈火的紅暈之中,西塘變成了紅色,像是一個新入洞房裡的新嫁娘,在滿屋紅燭的照耀下,羞羞澀澀,朦朦胧胧,更加柔美動人。

  喧囂也好,熙熙攘攘也罷,這些都掩蓋不住西塘這一依水而建的古鎮悠閒的韻味。

  蘇州・古味

  初到蘇州,感到的是它的繁華,夜晚星星點點的燈光,街道兩旁高樓聳立,馬路上車水馬龍,很是熱鬧。但走進它才體味它特有的古味,將現代技術與古代遺產完美的結合,創造出一屬於蘇州的味道。

  夜晚,坐著游船游覽蘇州的環城湖。涼風拂面,讓人好不惬意。兩岸的城牆,似乎在述說了蘇州的故事。隨著船的行駛,形態各異的橋遠遠近近,這裡的橋有別與南浔和西塘,它們顯得更是大氣,想象高大貨船經過的樣子好不歡快。蘇州經濟的發展於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水,給蘇州城帶來了活力,給蘇州人帶來了商機。

  轉日,走進蘇州老街――山塘街,感受了蘇州人的熱情及蘇州今昔生活的變化。進入一家畫店,畫店老板有別與其他商販,一點沒有推銷自己商品,硬要你捎上一些的意思。她看我們的學生裝扮,問到:“你們對蘇州的老生活有興趣沒?”我們點頭示意,她便對著畫介紹起蘇州的老生活。從商人提著行李箱如何坐船出門,到媒婆介紹姑娘羞澀,再到小販用船運食物人們買了食物用籃子裝繩子拉,古代蘇州生活的細節被一一展開,讓我感到置身與那個年代,眼前正在上演著那一個個場景。我感到古代蘇州人的生活簡直就是水上生活,一切都離不開水,洗拖把也是將拖把系上長繩,通過窗子將拖把放下,浸到河裡洗。這樣的生活,也就只有在蘇州才能體會的到。

  南浔的古樸,西塘的古韻,蘇州的古味,讓我通過細節,品味了番京杭大運河的味道。它不僅讓當地的經濟有了顯著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更是孕育了當地的文化,讓人們有了可以積澱的東西,沉澱下深厚的底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