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春歸湘江,夢落古鎮

春歸湘江,夢落古鎮

日期:2016/12/15 22:20:24      編輯:古代建築

劉武陽和他制作的皮影。 陳亮 攝

俯瞰萱洲古鎮。 王礎 攝

歸陽古鎮的老街。 阿諾 攝

湘江邊的萱洲古鎮。 周乾清 攝

萱洲的油菜花。 馬建國 攝

歸陽古鎮一老人以畫像為樂。阿諾 攝

劉錦公祠。 黃春其 攝

文/本報記者 易禹琳 龍文泱 王恺凝

春來江水綠如藍。逶迤北上的湘江兩岸,古鎮在生枝發芽。

駕車,行船,去探訪美麗小鎮的前世今生。2012年春天的古鎮之約,從衡陽開始。

萱洲古鎮:做一株春天裡的忘憂草

自駕游目的地:衡山縣萱洲鎮

湘江是一個詩意的設計師。當南岳衡山獨秀於五岳,吸引眾人朝聖,她卻在山南面僅20分鐘車程的地方打造了一個可以忘卻煩憂的小鎮——萱洲。

她在衡山縣與衡東縣之間畫出一彎明月,古鎮萱洲向南北伸展,如一個溫柔的少女,緊緊依偎著湘江西岸月亮的脊背。在這樣的親密裡,小鎮靠水吃水,逐漸繁華,孕育出悠長的歷史。

148塊堅硬的紫砂巖曲曲折折,延伸到江邊。古舊的老碼頭明朝以前就存在了,它原本無名,國民革命軍師長黃少泉奉命在此截斷北洋軍閥吳佩孚後路,不幸被叛徒出賣,中彈身亡後,當地人為了紀念他稱渡口為“黃公渡”。現在,這裡船只兩三,除了逢五逢十趕集的日子,難見昔日商賈雲集的勝景。

老房子的門前有老人家在曬太陽,瞇著眼睛似睡非睡。平靜、寬廣的湘江也似乎在陽光下睡著了。她是否記得那些過去?她與江邊的吊腳樓的細語呢喃,永州的木排和裝滿大米、棉花和大豆的商船緊靠著她,曾國藩的水軍苦訓時激起的驚濤駭浪,護法軍與吳佩孚部隊血戰響徹雲霄的吶喊……這些都隨流水而逝了。

只有黃少泉騎馬飛奔向前的身影定格在劉錦公祠前。鎮上20多座明清建築錯落分布,建於清鹹豐年間的劉錦公祠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萱洲劉氏第21代傳人、劉錦公第7代孫、年近七旬的退休教師劉東山苦苦守護著這座屋瓴飛拱、雕花明窗的磚木結構老屋。這個被當地人戲稱為“劉文物”的老人,用微薄的積蓄自費收集了上千件萱洲乃至衡山縣周邊的文物,把劉錦公祠辦成一個小小的萱洲民俗博物館,老式的床、刻著“行斗較正,同治四年,永春行立”的斗、曾國藩的得力戰將、湘軍水師提督成發翔斷成兩截的墓碑……把兩層樓的劉錦公祠擺得滿滿的,身兼保管員、講解員、接待員的劉東山的肚子裡也裝滿了萱洲的歷史與故事。

他的鄰居、制作皮影50多年的老藝人劉武陽則用多彩的皮影串聯起小鎮千百年的悲歡離合。鎮上分管旅游的負責人陳春燕說,紀念蔡倫的蔡侯殿、曾國藩外婆家的易家院子原來也在這個位置。劉武陽的家是現代的小洋樓,門卻古樸別致。張飛、關羽、壽星……客廳裡掛著精致的皮影作品,他的工作室在後院小樓的二樓。皮影的牛皮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要讓一個人物看起來栩栩如生,幾十把大大小小的刻刀都得用上,刻上幾千刀,耐心和細心缺一不可。皮影也有用紙做的,用蜂蜜、明礬、油膏等將七八層紙粘合起來再晾干。染色也是件功夫活,哪裡深哪裡淺,如何過渡都有講究。人生恰如皮影戲,張藝謀的電影《活著》裡,皮影成為普通人在動蕩中的生命力的象征,歷史變遷,有苦難和不幸,也有堅韌和樂觀。

這個鎮子也一樣。曾經,湘江堆泥積沙,築起一片沙洲,每到夏日,洲上萱草花開,黃燦燦的,明媚到能照亮深藏的內心。不知是湘江自己改了設計,還是後人的主意,如今,沙洲和萱草不見蹤跡,而一到春天,另一種黃燦燦,讓人看著就開心的花兒——1.3萬畝油菜花就會細細密密地開滿小鎮的每個角落。這還不夠吸引人。於是,粉紅的桃花和潔白的梨花也出現在忘憂圖裡,展示絢爛之外淡定的美麗。如果你來這裡,便可融入花海,做一株春天裡的忘憂草。

自駕游路線:①從長沙出發,上京珠高速公路往南——衡東縣“新塘”出口下——過衡山大橋,沿衡山沿江風光帶——萱洲鎮(約2小時);②長沙走107國道,往南——衡陽縣樟木鄉九渡鋪——衡山縣萱洲鎮(約2.5小時)

歸陽古鎮:邂逅水鄉“慢生活

自駕游目的地:祁東縣歸陽鎮

進歸陽坐船最有味道。在鎮政府旁的碼頭上船,從船上向河岸一溜看去,依河而建的紅磚黛瓦民居,民居樓板底下就是水,石階從樓板下一級級伸出來,女人正蹲在河邊浣洗,屋頂升起一縷縷白白的炊煙。

船慢悠悠地搖到湘江、白河的交匯口,始建於明萬歷年間的狀元橋漸漸清晰,一座五孔石拱橋,橋西是新街,橋東是老街,老街幾乎匯集了古鎮的全部精華。

過了狀元橋,就是老街的碼頭。拾級上岸,嗅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味道:狹長的街道兩邊,都是老式的兩層磚木結構房,下層開店,上層住人,樓板是木板,清晨伸伸懶腰,一下床,木板嘎吱嘎吱作響。

各家門前都有一個走廊,擺個桌子就可以喝茶、聊天,逢趕集就能擺個貨攤。店鋪大多不寫名字,一路走過去,這是打鐵鋪,這是農具店,那個是彈棉花店,老爺子們摸著锃亮腦袋往外走的是老式理發店。老師傅帶著老花鏡,有板有眼,拿著小推子,花大半個下午幫你剪個小板寸,臨走了,又把你拉回來,“這兒還可以再修一下。”

二樓伸出一個陽台,木樓板、木欄桿,一個扎著辮子的姑娘剛剛睡醒午覺,慵懶地趴在欄桿上,看春雨從屋檐上淅淅瀝瀝地滴下,撒著嬌不肯下樓給父母幫忙。

在老街,無論是住家還是店鋪,都不妨輕步踏入,沒有人會不歡迎你。我們被一家掛滿畫像的店鋪吸引住,正探頭朝裡望,老爺爺滿面笑容迎過來,請我們進去坐坐。原來是一家竹制品店,出來迎接的是老板,喜歡畫畫,給鎮上老鄉挨個畫像,只圖娛樂,分文不取。

老板帶我們參觀他的房屋,一間小門臉,縱深卻有三十多米,一間間走去,門廳、會客廳、內宅……後院養了幾只小白兔,平台上還養了幾只白鴿,一個外面看起來狹小的市井門洞竟衍生出長長一串萬花筒般的風景。

不同於其他小鎮定期才趕集,由於是祁東、祁陽、常寧三縣的商貿中心,歸陽是天天趕集,天天熱鬧。到了晚上,由當地村民自發成立的盤鼓隊、腰鼓隊、龍獅隊、西樂隊走街串巷娛人娛己,把小鎮生活裝點得熱熱鬧鬧。

或者是這種閒適滋潤的生活,沖淡了古鎮的滄桑,聽不出多少歷史的浩歎。偶爾幾天,讓你的生命熨貼在這樣一個清淨、舒適的角落,躲進一個小門庭裡做一個閒雲野鶴的夢吧。

自駕游路線:從長沙出發,上京珠高速公路往南——衡陽縣“洪市”出口轉——泉南高速公路——“歸陽”出口下,左轉再直行幾分鐘到歸陽鎮(約2小時)

通風報信

4月,到萱洲賞油菜花

南方的油菜花地很多,萱洲的油菜花在桃花和梨花的加持下,色彩更加豐富美麗。每當油菜花和桃李同開,便會有游客紛至沓來。今年春天連續的陰雨讓天氣濕冷,花開得晚些。今年的第二屆“萱洲古鎮·油菜花海”文化旅游節將於4月8日至6月23日舉辦,還有自行車慢行賽、詩詞書畫文學作品征集賽、民間藝術表演,讓你和古鎮來一次春天的約會。

端午歸陽賽龍舟

每年端午,歸陽都會賽龍舟。一般是6支隊伍比賽,有時和隔岸的祁陽人比,有時是歸陽鎮下屬的各鄉選民間能手比,還有幾年常寧也有地方組織隊伍過來。從岸邊到湘江上全擠滿了人,熱鬧得很。

龍舟下水前,要先祭拜。只聽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一陣亂響,緊接著“咚咚锵”的鑼鼓聲震耳欲聾,由遠而近。熱鬧中龍舟隊的鼓手舉龍頭在前,桡手抬龍船在後,由村裡德高望重的老者帶隊,舉著香燭,備好三牲,跳躍著,舞動著,吶喊著,前往沿岸的楊氏廟、武廟祭拜,祈福當年五谷豐登、平安祥和。

祭拜後才擺開陣勢,一決高下。比賽時,鼓手坐在龍舟中間,一聲聲號子,一錘錘鼓點,有板有眼,時急時舒。若鼓點是“咚咚锵,咚咚锵”,便是比賽剛開始,若是“咚锵、咚锵、咚锵”越來越急促,就是進入最後沖刺階段了。

有的村民嫌在岸上看不清,就租船跟在龍舟隊後面。最後階段最為激烈,當緊密的鑼鼓一敲響,藍、紅、黃等幾條龍舟劈波斬浪,直飛終點狀元橋……看客們心都懸起,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震天動地。

鏈 接:

萱洲魚市

傍著一條湘江,萱洲的魚市火了上千年。

村民們夜裡在江中撒下網,天才蒙蒙亮的時候收起來。公雞叫醒你的時候,離江邊不遠的魚市早已熱鬧起來。七八條長長的石案板,聚集了幾十個魚攤,成百上千條魚還沒從夢中回過神來就已經到了盆裡、缸裡。清晨從湘江邊慢跑回來,路過熱火朝天的鐵匠鋪、白絮紛飛的彈棉花的鋪子,買條活魚,交給店家炖一缽鮮美的魚湯,配上幾個自種的綠色生態小菜,快活似神仙!

狀元橋:100人修橋,99人吃飯

狀元橋又名仙人橋,始建於明萬歷年間,清朝同治年間重修,因興建時恰巧有位新科狀元路過,所以取名“狀元橋”。橋長80米,寬8米,高10米。橋全部由青石砌成,每塊方石重則上噸,輕的也有幾百斤,石與石之間沒有任何粘合材料。

據《祁東縣志》記載,橋頭本有兩座石獅, 1944年大橋遭日軍轟炸,石獅被炸得只剩石座。從橋上走過,可清晰看到橋面一塊青石板上留有一個深深的“腳印”,與人的腳掌一般大小。聽當地人說,在修橋的過程中,始終是“100人修橋,99人吃飯”,那多出的一個便是神仙。

聽說當地的學子臨考前,都要來這橋走走,以沾靈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