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古鎮勁吹文明風
日期:2016/12/16 18:35:46   編輯:古代建築文明風更勁,和諧音更強。水鄉古鎮再度湧起創建文明的熱潮……
做精做美 提升城市品位
做精、做美、做特,這是南浔人創建全國文明鎮的目標。近年來,該鎮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型工貿旅游城市的總體目標,按照“古鎮保護、老城提升、工業西移、新區南建”的城市發展戰略要求,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強化管理,不斷改善基礎設施,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先後投入4億多元,實施了以雨污分流、三線下埋和以綠化、亮化為主要內容的鎮區主要道路改造工程;完成了中心城區36個未實施物業管理居民小區的基礎設施改造、河道環境淨化美化、318國道沿線綠化等工程建設,新增綠化面積30萬平方米……片片綠色繪出怡人南浔,點點亮色裝扮不夜古鎮。在全鎮上下的努力下,南浔正呈現出更精致、更美麗、更具特色的新面貌。
建章立制 維護美麗家園
“整治有力、機制健全、措施強化,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好環境。”南浔鎮有關負責人說。
對背街小巷開展道路修補、裸土綠化、清理衛生死角、拆除違章建築等工作,添置必要的公共衛生設施;對中心城區1217家“五小行業”經營戶進行了地毯式排摸,開展動員培訓和全面整治,並對違反衛生法規和標准的實行行政處罰;對居民小區加大衛生保潔日常管理力度,增加保潔力量,增添衛生設施,並多次組織機關干部義務勞動,清理小區衛生死角……在強有力的整治措施面前,衛生死角少了,亮點多了,居民們感慨道,“就像住進了花園。”
清潔是否一時,關鍵要看機制。該鎮先後制訂了《南浔中心城區環境衛生管理若干標准》和《進一步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實施意見》,建立了中心城區衛生保潔等12項長效管理機制,加強了監督考核,確保街路衛生面貌整潔干淨,並按照包秩序、包衛生、包綠化的要求,進一步將“門前三包”管理責任制向市場、車站以及背街小巷延伸,2007年新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2265份。采訪中,不少居民表示,環境的整潔,就是他們對文明最直觀的感受。
五評共建 齊創和諧文化
評選“愛書好少年”、“學習型好家庭”、“熱心文化好鎮民”、“文明共建好單位”、“先進文體俱樂部”的五評活動日前在南浔鎮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講文明、樹新風,干部群眾積極響應。同樣,全國道德模范劉霆、法官媽媽賈建平事跡報告會,“南浔文化精神”征集和研討活動,“千名志願者勸導文明”活動等都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文明風尚、和諧文化正不斷深入人心。
在南浔鎮,“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家園”這類標語隨處可見,更可喜的是,這些標語不只是停留在公益廣告牌上。“你好、謝謝、對不起、打擾了”這些禮貌用語越來越常用;公車讓座、愛心奉獻種種文明行為也越來越流行。
南浔鎮一位負責人說:“如果說城市品位是文明的內涵,環境整潔是文明的體現,那麼和諧文化就是文明的風尚。文明,在這裡處處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