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紅山文化遺址

紅山文化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5:54      編輯:古代建築

紅山文化遺址

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後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裡,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征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遼河流域相碰撞而產生的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樸實。玉器制作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並向專業化、系統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到目前為止,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豬首龍,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發飄舉,極富動感,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國出土時代最早的龍形玉器,被譽為“天下第一龍”。因赤峰境內多有龍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稱為龍的故鄉,紅山文化的先民應為龍的傳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