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山西壁畫 千年遺存何以延續

山西壁畫 千年遺存何以延續

日期:2016/12/14 12:09:17      編輯:古代建築
    “[壁畫如此精美,不該消失]山西晉中榆次區法寶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可幸存的元代建築牆體損毀開裂,雨水滲漏;寺中的壁畫破損嚴重,有的被泥水覆蓋,面臨徹底毀掉的風險。據估計,山西鄉村約有上萬平方米古壁畫,但保護現狀堪憂。唯有文化記憶完整,鄉愁才能久遠!請為哭泣的壁畫轉發。”微博一經發出,被廣為轉發,更引起了網友對山西壁畫的關注。

    記者曾翻看過一套《定襄縣藏清代水陸畫》,當時就為畫冊裡那精美的壁畫而感歎不已。作為全國寺觀壁畫遺存最多的山西,除了我們熟知的永樂宮壁畫之外,還有哪些雖不廣為人知卻依然精彩的壁畫?它們的保存現狀如何?歷經數百上千年後,壁畫將如何遺留綻放?

    居全國之首的寺觀壁畫遺存

    山西省境內寺觀壁畫遺存數量達23000多平方米,分散在全省各地的道觀、寺廟中,占全國寺觀壁畫遺存的70%以上,尤其是元代以前的壁畫,更是占全國寺觀壁畫遺存的90%以上。它與敦煌的石窟壁畫、陝西的唐代墓葬壁畫呈“三足鼎立”之勢,是中國壁畫藝術極其重要的表現形式。壁畫研究者劉國華潛心探尋多年,幾乎走遍了山西,也掌握了眾多的第一手資料。對於山西寺觀壁畫的時代序列及完整性,劉國華介紹,“從唐開始,歷五代、宋、遼、金、元,至明清、民國,延續1000多年,內容豐富,既有儒釋道,也有地方民俗,且技法精湛,令觀者歎服。各時期的代表作品,將地域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高度融合,像一幅幅靈動鮮活的縮影,向今天的人們展現著古代生活的圖景。”

    而山西為什麼寺觀壁畫遺存數量居全國之首,在劉國華看來,得益於這些寺觀大都地理位置偏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開了戰火和各種動亂。除此原因之外,中央美院壁畫系教授王穎生介紹,“中國建築多是土木建築,牆倒自然畫毀,保存非常困難,而且一旦牆皮脫落,壁畫也就沒有了。但中國做牆的技術非常完善,如永樂宮至今已經900多年歷史了,仍然沒有開裂,這些是年代稍晚的西方壁畫都達不到的。這些做牆的經驗,從《營造法式》到《天工開物》都有記載。”

    壁畫保護迫在眉睫

    因為各地的經濟狀況、技術力量以及對文物的重視程度各不相同,在王穎生看來,現在山西的寺觀壁畫前景堪憂。“我和孫景波老師一起去山西,很多地方的壁畫在第一次去看時還有,第二次去時屋頂就沒有了,壁畫自然就被雨水淋壞了。這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毀掉就永遠不在了,即使我們的隊伍可以修復或重新繪制,但仍比不上把原有的形貌保存下來。”說到保護不力的問題,王穎生表示,山西的壁畫太多了,多到了文物保護部門自顧不暇,山西省級保護的寺觀壁畫,拿到別的省市,就堪稱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了。“現在壁畫保護統歸山西的文物保護部門,壓力確實大,而且文物保護的撥款又不多。當務之急,就是要從高校培養人才。還有就是國家在現有條件下,改變壁畫存在環境的溫度、濕度,從建築上完善。保護比修復更重要,怎麼恢復,需要專業技術。但是保護的理念,如什麼情況、溫度下,可以保存的時間更長,需要科學的理念和專業的參與。”

 

    在山西考察、創作了長達20年的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史延春認為,不僅是寺觀壁畫的現狀讓人擔憂,彩塑的狀況更為嚴重。除了彩塑比壁畫更容易損毀之外,還因為彩塑的保護需要資質,而目前國內有保護資質的機構也沒有幾家。史延春還談到目前文物保護的一個現狀,“很多寺院裡的壁畫很好,但是連市級保護都算不上,因此,地方政府也不申報文物保護。原因是這種情況太多了,即使報了也批不下來,反而地方上還要自己再撥款進行保護。幸好山西很多老百姓有很強的自覺保護意識,但由於不具備保存條件,也只能做到保護它不被偷,對於自然損壞毫無辦法。”史延春還建言,文物首先是藝術品,在修復中應該有藝術家的參加,避免修復後水平反而降低了。

    如何延續與利用需要新思路

    中央美院教授孫景波建議說,山西的寺觀壁畫占全國總量的70%,國家在做相關規劃時應適當地把寺觀壁畫保護資金按比例往山西多投入一些,最好有專項投入。“因為山西的寺觀壁畫是中國正統文化的典型,幾乎張張都畫得極好,尤其是皇家和官府建造的,出自很多被美術史淹沒的畫家之手。”

    在孫景波看來,中國美術史的寫作只把視野聚集在文人畫家,且以紙本和絹本為主是不准確的,應該還有民間藝術。“除了壁畫,還有剪紙、皮影、木雕、磚雕、年畫等,這些對中國文化的普及影響是最大的。作為中國文化藝術非常重要的部分,現在卻被歸為民間的、業余的甚至低俗的范疇。”他說,“應該重新來衡量。”

    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一個展廳專門展示一幅元代壁畫《藥師經變》,這幅高6米、長20余米的作品,就是早年從山西洪洞縣的寺廟裡購買後切割運輸到異域的。與此同樣精彩的同一時代壁畫,在加拿大的安大略大學博物館裡還有3幅。當時加拿大的一位研究者懷旅光主教帶著學生在購買後揭取壁畫時,發現了作者的名字是朱好古。“朱好古的能力,不在米開朗基羅之下。包括永樂宮的後殿,也是朱好古及其門人繪制的。我們現在把永樂宮推崇得很高,認為有吳道子一樣的唐風。但像朱好古這樣的古代畫師,在他的家鄉縣志裡只有不到20個字的介紹。我們學習和臨摹永樂宮壁畫,並把它奉為國寶,但作者卻沒人介紹。這個現象是很不正常的。”孫景波說。

    山西寺觀藝術的保護與修復得到了專家學者們和民間力量的支撐。“山西的寺觀壁畫太分散且地處偏遠,如果把這些壁畫全看過來,沒有一年時間完不成。這些壁畫有的都上千年了,終有一天會倒掉,最好能早日采取些措施。”據劉國華介紹,他籌建的山西壁畫博物館已經提上日程。計劃中,劉國華從2009年至今掃描的6000多平方米的壁畫,將進行原大復制後予以展示。這也許是山西寺觀壁畫保護與利用的另一條可行途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