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漁家村村莊整治與再利用項目規劃方案出爐後,經過6輪修改調整,該項目選址方案也已於2013年春節前基本完成。昨天上午,石湖景區“漁家村”項目選址舉行專家論證會,來自省、市等地的與會專家在對項目選址規劃方案予以充分認可的基礎上,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見。據悉,該方案進一步修改完善後,將進入項目選址報批程序。
2012年5月11日,作為市、區兩級的重點工程,漁家村村莊整治與再利用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位於石湖北岸,東起煙波橋北延線,向北連接滄浪新城,西至越來溪,南臨石湖,北靠新郭港。所在地不僅是隋朝在蘇州古城外另建的州城,更是春秋戰國的越城遺址所在,極具文化傳承、風貌保護、開發利用的價值與潛力。為高標准、高水平做好漁家村項目,進一步優化石湖景區周邊環境,該項目詳規委托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負責,由古城保護專家阮儀三教授領銜設計。結合考古勘探初步結果,經過多次專題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2012年12月,以“一核二軸三片”(“一核”是指越城遺址,“兩軸”是指傳統文化軸和新生文化軸,“三片”是指田園風光片區、傳統文化商業片區和新生文化商業片區)為主要空間結構的規劃方案正式出爐。
為進一步實現策劃與建築設計的有機對接,在明確時間節點的同時,該項目工程結合項目規劃、項目策劃、道路交通規劃、地下空間等設計方案,去年年底開始進行項目選址規劃。在1個多月的時間裡經過6輪修改,基本形成了以總體布局、分區設計等為主要內容的項目選址方案。按照該方案,漁家村村莊整治與再利用項目計劃打造越城遺址歷史文化核、新郭老街,漁家水鄉、儒商新驿兩片村落,越城遺址博物館、石湖展覽館、漁家村水鄉文化館三個公共展示館以及五個田園文化景點、七個歷史老景點等。
昨天的研討會前,與會專家再次踏勘了項目選址用地,經過充分討論,專家們認為該項目選址方案應進一步優化布局,控制建築規模,完善內外交通游線組織,從而凸顯該區域江南田園風光詩畫意境和歷史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