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西塘的橋介紹

西塘的橋介紹

日期:2016/12/16 20:29:4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而眾多的橋梁又把水鄉連成一體。古稱“九龍捧珠”、“八面來風”。至1998年,全鎮共建橋104座。自宋以來,西塘已建有安仁橋、安境橋、五福橋、永寧橋等11座。清代又建有臥龍橋、渡禅橋、來鳳橋等。這些古橋大都為單孔石柱木梁橋。橋梁工藝精湛,至今保護完整,具有觀賞價值,自古譽為“臥龍凌波,彩虹飛架”。有的橋梁還有著動人的傳說故事:

  臥龍橋:該橋為單孔步級石橋,全長31.46米,寬5米,高5.5米,全鎮最有名的一座橋。據史料記載,臥龍橋最初建於明代,但當時僅是一座小木橋,每逢雨天行人一不小心就會滑倒。相傳清康熙年間,橋旁居住一位姓朱的竹篾匠,生性善良,他看到老百姓雨天過橋時的困難,心裡很不好受。一天,他親眼看見一位孕婦過橋時落水而死,就立志募捐造橋。他別無他途,只得削發為僧去化緣,取名廣緣,以鐵鏈穿肩,苦行奔走十余年,終於募得白銀三千余兩,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開始動工建造石橋。他因化緣積勞成疾,未曾完工就得病而死。廣緣和尚死後十日,石商運來了一批據說是廣緣五天前訂購的石料,鎮上工匠個個驚詫,說廣緣和尚已在十天前亡故。無論此事是虛是實,但不久便傳遍了整個西塘鎮,遠近居民紛紛捐助,沒有多少時間就將臥龍橋建成了。橋上有對聯寫道:修幾百年崎岖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將這一事跡告訴後人,並表達人們對廣緣和尚的崇敬之情。造橋的工匠怕雨天橋滑特意在每級台階上刻條紋增加摩擦力,這些條紋像不像龍身上的鱗紋呢!後來到了清代鹹豐年間,太平軍攻占縣城嘉善,在西塘北面姚家浜與清軍爭戰,傳說太平軍首領忠王李秀成曾在臥龍橋上指揮督戰。《蘋川棹歌》有詩為證:“臥龍橋聳勢崔巍,俯瞰川原眼界開。傳說忠王曾到此,石欄桿畔久徘徊。”臥龍橋位於北柵街,中國酒文化博物館以北。

       萬安橋:好萊塢大片《碟中諜三》的最後場景拍攝地,極具水鄉浪漫色彩。位於中國酒文化博物館附近。

 



  送子來鳳橋:此橋是座廊橋,始建於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道光十五年(1836年)重修,據說當時橋快建好的時候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大鳥飛來停在橋頂,包工頭圖個吉利,取名來鳳橋。橋剛建成,居住在橋邊的一戶人家生了個兒子,以為是新橋帶來的祥瑞,當地百姓又稱此橋為送子橋。先來鳳後送子,因為重男輕女所以倒過來叫送子來鳳橋。走這座橋還有點講究,古人講究陰陽學,南陽北陰,古時男為陽,女為陰。此橋南面一邊是階梯,北面一邊是斜坡。男子當然走台階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蓮小邁步,持家穩穩當當,老人們說:“新婚夫婦走一走,南則送子,北則來鳳”,要是有婚後還未得子的,不妨也來走一走。國際影星《廊橋遺夢》的女主角梅利爾來到西塘,也走了這座廊橋,她笑著說:如果我先走了這裡的廊橋,也許就不會有美國的“廊橋遺夢”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體現了西塘廊橋的魅力。現在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有當地戲迷在橋上自娛自樂吹拉彈唱,將江南水鄉的休閒暇意體現得淋漓盡致。送子來鳳橋位於朝南埭廊棚,水上戲台對面,游船中心旁。

  環秀橋:此橋最早建於明萬歷九年,幾次修繕。相傳以前晴天時站在橋頂上可以眺望到太湖邊的青山。這裡有幅對聯:船從碧玉環中過,人步彩虹帶上行,描寫了過橋的兩種方式。我們乘船是從碧玉環中過,步行則是人步彩虹帶上行了。接觸對聯的朋友肯定發現這副對聯是脫胎於河北趙州橋上的對聯:水從碧玉環中去,人在蒼龍背上行。是從長廊去往石皮弄的必經之橋。



  永寧橋:此橋是古鎮內取景的最佳處,在煙雨長廊與“錢塘人家”的交會處。



  安境橋:江南橋梁的造型最常見的有三種:拱橋、平橋、折橋。區分的方法很簡單:拱橋的橋孔呈圓拱形,便利船只穿越行駛;平橋的橋孔成方形,橋面平直;折橋的橋面則呈一字形橫跨過河。安境橋屬於拱橋,永寧橋屬平橋,萬安橋則是折橋。站在安境橋上可以將三座不同類型的橋盡收眼底,在其他古鎮實屬少見。此橋位於“明清食代”旁。

    五福橋:建於明正德年間,修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據西塘的老人說,從這橋上走過的人會帶上五種福氣,分別是:長壽、富貴、康寧、德行和善終。五福橋位於燒香港,倪天增祖居陳列館以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