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遺址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3:52      編輯:古代建築

    為進一步探索早期秦文化的面貌,尋找秦人早期都邑及其先公、先祖陵墓所在,自2004年始,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組成聯合課題組,啟動早期秦文化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項目,先後開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的學術成果。其中,2006年的工作重點是在甘肅禮縣縣城以東13公裡處西漢水北岸的大堡子山遺址,調查和鑽探面積為130萬平方米,發現各類遺跡近700處,包括夯土城牆、建築基址、墓葬、車馬坑、灰坑等。該遺址本年度的發掘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主要發現了1處大型建築基址、9座中、小型墓葬,以及1座“樂器坑”、 4座“人祭坑”。

  21號建築基址位於城址內南端較高處,夯土基址呈南北向縱長分布。該建築四周為夯土牆,西牆在地面以上還有部分保存,其他三面只剩夯土牆基。整個建築基址南北全長103、東西寬16.4米,東、西牆之間正中發現平行排列的18個大型柱礎石。該建築基址的基本結構仍大體清楚,似為大型府庫類建築,大約始建於春秋早期晚段或春秋中期早段,戰國時期廢棄。墓葬有3座未被盜擾。最大的一座出土銅器9件(包括鼎3件、甗1件、盂1件、短劍1件),另有石圭130余件、陶器6件等,年代為春秋中期偏晚。大型“樂器坑”位於被盜的秦公大墓西南部,坑內南排的木質鐘架朽痕旁,依次成排放置有3件青銅镈、3件銅虎(附於镈)、8件甬鐘,镈和鐘各附帶1件青銅掛鉤;北排磬架朽痕下有2組共10件石磬,均保存完好。其中,最大的一件銅镈造型及紋飾華美,鼓部有銘文20余字,與過去發現的秦武公镈相似,年代為春秋早期。此外,還發現4座“人祭坑”。“樂器坑”與“人祭坑” 的性質相同,都屬於祭祀遺跡。

  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大型“樂器坑”的發現,對於被盜秦公大墓墓主的確認,以及早期秦人的禮樂制度、祭祀制度、銅器鑄造工藝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材料。對該遺址的調查、鑽探和發掘所取得的成果,對認識大堡子城址的性質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此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