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浙江塘棲:國慶揭開昔日江南古鎮本色面紗

浙江塘棲:國慶揭開昔日江南古鎮本色面紗

日期:2016/12/16 18:34:15      編輯:古代建築

昔日留下的塘棲水北糧站,門面已基本完工,其中二樓留下來一個長寬約3米的老式大米斗。

  中新浙江網8月21日電 (見習記者 夏毅 實習生 孫寧亞)記者今天(20日)從浙江杭州市運河綜合保護委員會了解到,作為運河浙江杭州段的“北大門”塘棲,將於今年國慶節亮出古鎮新貌。

  據了解,“復興塘棲名鎮”的工程施工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重點在於保護現有文物,同時融入必須的現代元素,目前已進入施工階段。

  塘棲鎮是昔日江南七大古鎮之首,保存有京杭運河唯一一座七孔長橋廣濟橋、乾隆御碑、太史第弄等古跡。然而由於年代悠久,不少流傳於明清年代的廊檐、弄堂等古建築物日漸翻新流失,急需修繕和維護。

  “此時它是一顆沾滿塵埃的明珠,塵埃一旦擦拭盡,就會煥發耀眼光芒。”三個月前,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在考察塘棲後曾發出這樣的感歎,他提出要復興昔日古鎮,塘棲1000多公裡運河沿線要做“運河申遺樣板、運河名鎮、國際旅游綜合體”。

  今年7月,塘棲被確定位於杭州運河的重要旅游中心,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歷史與未來共生”的設計理念得到認可,意在延續歷史文化傳統、促進新舊共生。

  翻過七孔廣濟橋往北看,就是塘棲歷史街區北水街,沿街保留有許多木構黑瓦的歷史老房,門窗上的雕花栩栩如生,其中西轉角樓的修繕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該工程管理部主任陳剛說,“考慮到今後可能會安裝空調,而老結構的木板房容易透風,無法適應現代節能要求,於是在樓板中間巧妙地加了一個泡沫隔層,從外面又剛好看不出來。”

  “這裡住戶以前多以開茶館、賣竹器的小本生意為生,老房子沒有能洗澡、上廁所的地方,而且時間越久房子越來越不牢固。”住在三條半弄的沈大媽告訴記者,她從1985年就住在這裡了,至今已有20多個年頭了,對於這項維修保護工程她表示非常支持。

  據悉,國慶節前,從廣濟橋至乾隆御碑段的樣板房和廣濟橋防撞墩將全部完工,其中樣板房已完成55%,整個綜合保護工程爭取5到8年內完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