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安西發現密教壇場遺址

安西發現密教壇場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3:46      編輯:古代建築

   昨日,記者從安西縣文物部門了解到,日前安西縣發現的一處古遺址,經專家研究後認為是一處密教壇場遺址,專家們推斷它建於西夏時期,屬藏傳佛教遺址,在我國實屬罕見。

  遺址呈正方形,在北門東西兩側各有15個小土堆

  此處新發現的密教壇場遺址,位於安西縣疏勒河北岸的戈壁灘上。該遺址長約140多米,呈正方形,方形城牆內有一大圓壇,直徑49.3米,方形城牆與大圓壇均居中、大圓壇內中間偏北處建一方形台基,高0.18米,台基北側3米處建一圓形壇基,圓形壇基與方形台基之間有一通道相連。外城的北牆內側還發現有30個小土堆,高0.2米,在北門東西兩側各有15個小土堆。

  藏傳佛教高僧曾在這裡舉行大規模法事活動

  據安西縣博物館工作人員李宏偉、劉曉東介紹,該遺址是他們日前根據寧瑞棟先生提供的航拍資料發現的。考古人員在遺址內發現了青花瓷片和黑釉瓷片,還發現了人工砍削過的木橛。有關專家根據該遺址的形制、規模和建造工藝推斷,這是西夏、元、明、清時期藏傳佛教的高僧,在這裡舉行了大規模的法事活動後留下的遺跡。

  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研究價值

  多年來,由於風蝕人損,遺址破壞嚴重,目前只剩下幾十公分高的矮牆,一片淒涼破敗的景象。專家介紹,遺址的中心是一圓壇和一長方形低壇,但都殘缺不全。該遺址在發現時,專家對此爭論不休,認為遺址面貌不清,難以確定。最後經考古人員、歷史地理研究專家及安西當地文史愛好者的共同努力,終於確定其為罕見密教壇場遺址。該類遺址最早出現在印度,後來傳入中國,主要用於佛事活動。據史料記載,按照傳統習慣,密教壇場做完佛事活動後,就要拆除,實物遺址很難找到。因此,安西密教壇場遺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研究價值。

  目前國內沒有發現類似遺址

  考古專家張寶玺認為,安西密教壇場遺址規模較大、保存完整、形制獨特、結構嚴謹、保存完好,尤其是中間的核心部分保存狀況較好。目前,專家們沒有發現國內有類似遺址,應該屬於國內僅存的野外壇場遺址。

  相關鏈接

  安西古城遺址全國之最,多年普查發現有55座之多,數量種類居國內各縣之首,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豐厚。安西縣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東接嘉峪關,西連國際旅游名城敦煌,疏勒河、榆林河和古冥水三河匯流於此。自我國1978年進行大規模文物普查工作至今,考古人員每年都會在安西縣境內發現新的古城遺址,目前雖然在《中國文物地理集甘肅卷》中記錄的古城遺址為36處,但實際上在該縣境內發現的古城遺址已有55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