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道,兩岸居民,舟船出行;一只醬蹄,幾塊豆腐干……名聲在外的江浙水鄉古鎮的“古鎮游”同質化態勢,已越來越難以吸引游客逗留。同裡利用現有的資源,努力推動旅游差異性發展
一草一木皆資源——保“鎮”建“城”布新局
地處太湖之濱、運河之畔的吳江同裡鎮是太湖流域典型的水鄉古鎮。這個1300多年前就已經建鎮的古鎮,是目前江蘇省保存最為完整、也是太湖國家級名勝區的十三大景區之一。多年來,同裡充分發揮千年古鎮的文化資源優勢和交通便捷的區位優勢,通過挖掘文化內涵,打造特色品牌,實現了從“醇正水鄉、舊時江南”到“千年古鎮,世界同裡”的知名度提升和以旅游業為主帶動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2007年,接待旅客超過308.6萬人次,同比增長16.8%,門票收入6106.5萬元,同比增長15.8%。旅游及服務業已經發展成為同裡經濟的“半壁江山”。
但是與其他的江南古鎮所類似的是,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千年古鎮、千鎮一貌”的古鎮觀光游開始面臨轉型。鎮黨委書記范建龍告訴記者,同裡具有旅游開發價值的不僅僅是一個古鎮本身,同裡的旅游環境建構應該以102平方公裡的大同裡整體環境及旅游生態圈為基礎,充分利用城鎮、水體、農田、林地、村莊等基本元素共同構成具有豐富層次的景觀和旅游系統。如何跳出古鑲、整合同裡鎮的旅游資源和空間資源,以構建同裡旅游圈為目標,開展包括古鎮、新城、八湖和肖甸湖森林公園在內的同裡大旅游規劃,成為推動同裡旅游向縱深發展的“破冰之舉”。
在邀請多名國內外知名旅游專家對同裡旅游資源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探討的基礎上,《同裡歷史文化名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同裡旅游環境發展控制性規劃》等一個個推動同裡旅游發展的規劃應運而生,一個同裡大旅游的格局已漸漸顯出雛形:
——以整個鎮區作為舞台,梳理優勢資源並實施有效的整合,深挖“古鎮游”內涵。
——建設新城,根據同裡未來發展和形象提升的需要,建設與高檔次旅游項目相適應的高品質新城,為進一步拓展古鎮游提供合理的空間平台。
——通過建立農耕文化園、農業科技示范園等生態園區,來推動古鎮游的整體轉型。
“借”田“依”水出特色——“農”字當頭促轉型
怎樣來推動同裡的旅游由過去以觀光型為主向今後的觀光休閒度假游整體轉型?范建龍告訴記者,這種轉型包含三個方面,即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過渡,由觀光型旅游產品向休閒度假型旅游產品轉變,由周邊中低端客源市場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海外高端客源市場拓展。
經過較為廣泛的調研和專家論證,同裡轉型的初步思路已經基本成型,就是通過一系列農業生態園的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以“農”字當頭推動同裡旅游轉型,具體有兩個方面:
——建立肖甸湖生態型農耕文化園,從觀光游向生態游拓展。
——建立萬畝現代科技農業示范園,讓旅游與新農村建設共生。
位於同裡鎮最東面的肖甸湖森林公園,現有林地面積1652畝。自1969年啟動植樹造林以來,經過30多年的栽植管護,目前已形成以水杉、池杉、毛竹為主林的成片林地近500畝。近幾年,又逐步開發引種了早園竹、銀杏、白沙枇杷、花卉、苗木等經濟林、果、花近200畝,還種有桑田、糧田近500畝.魚塘近500畝。這一片平原森林為千年古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平添了無窮的“野趣”。尤其是1998年,被省農林廳批准為森林公園,2001年被江蘇省環保廳、農林廳聯合命名為省“百佳生態村”後,肖甸湖名聲大噪。“到肖甸湖去做個深呼吸”已經成為很多都市一族閒暇之余或者度假休養的最佳選擇之一。
發展肖甸湖農業生態旅游將成為同裡力破古鎮游“老面孔”的重要手筆。按照規劃,同裡將充分利用肖甸湖森林公園的資源,通過從古鎮到肖甸湖沿線的項目開發,形成完整的點、線、面旅游體系,形成縱深旅游覆蓋面,使游客能從不同文化層次、角度進行深度體驗游。計劃中,從古鎮到肖甸湖森林公園將開辟三條游覽線路:以田園風光與特色建設地區為主體的陸上旅游線;以水上風情與特色碼頭為主體的水上旅游線;以繁忙的運河景觀為主題的水上游線。
目前,同裡古鎮與同裡湖交界處已修建了全國第一座能載人經過的“過船閘”,邁出了拓展旅游空間的第一步。2008年將新開辟一條全長2公裡的水上游線路。游客可從古鎮乘坐豪華游船,經過過船閘,直達同裡湖中的羅星洲,沿途游覽同裡的水鄉風光。
此外,同裡還將充分利用肖甸湖的植物和水體資源,發展觀光農業,建成融森林景觀、田園景觀、水網景觀、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具有平原特色和內涵的森林公園,大力發展肖甸湖生態農業旅游。
翻開同裡鎮的地圖,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在同裡鎮北,有一片三面臨水、地理位置絕佳的板塊——由同裡鎮北聯村、三港村、湘婁村所連成的一大片區域,這裡就是同裡萬畝農業科技示范園所在地。按照規劃,這裡將普及高效農業,養殖青蝦、羅氏沼蝦等水產,發揮規模農業的示范作用,成為推動同裡旅游整體轉型的又一重要手筆。
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首期已啟動的5000畝地大部分位於同裡鎮北聯村。南有同周公路、東有蘇同黎公路、西有蘇申外港線,南有黃泥兜湖,東面4公裡外有肖甸湖,西瀕九裡湖,在如此眾多湖泊和交通干線的包圍之下,萬畝農業科技示范園的地理優勢凸現。
北聯村村黨總支書記龐全根告訴記者,在目前的規劃中,瀕臨黃泥兜的100畝地以後將發展觀光農業,這裡將以觀賞農業和種植綠化為主,讓整天繃緊了神經在都市忙碌的現代人到這個幽靜的地方釣釣魚、散散心、品品美食,充分享受悠閒的田園風光。
萬畝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的相關負責人吳海林告訴記者,示范園一期工程先期已投入了1千多萬元用於瀝青路、造橋、駁岸等基礎設施建設。這個與新農村建設結合在一起的示范園,在農業旅游方面的作用將隨著各項建設的推進而逐步顯現。
一景一致顯人文——深挖內涵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
深挖內涵,拓展空間,在現有基礎上拓展古鎮游。范建龍告訴記者,這主要是指實現同裡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挖掘同裡的一景一致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一草一木所潛藏的人文價值,建構“三極、三線、三帶、三點、三島”為主要支撐結構的新“古鎮游”空間系統。
去年10月1日,一家名為同裡陳家糟坊的白酒作坊正式在同裡古鎮步行街上開張,這家專門制作和銷售上京白酒的作坊再現了古鎮曾經輝煌過的白酒釀造工藝。讓游客領略待酒而沽的傳統特色。去年4月份,在第十一屆“同裡之春”旅游文化節活動中,借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建園120周年紀念之際,同裡通過設計制作展覽館、紀念冊,舉辦“紀念退思園建園120周年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高峰論壇”等活動,對名鎮、名園的保護進行了深入探討。“同裡之春”旅游文化節、“水鄉麗人”評選、“中韓和中國‘同裡杯’圍棋天元賽”、“暮鼓晨鐘”活動,這四大旅游品牌活動已經成為唱響“人文同裡”的主旋律,這些活動的開展一次又一次地助推了同裡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目前同裡正在加緊建設一批酒吧、飯店、商務會所等高檔休閒娛樂設施,同裡湖畔的五星級飯店“江南雲水謠”、同裡湖大飯店二期工程、同裡湖度假村二期工程將陸續建成,成為古鎮酒店服務業的新亮點。投資1億元興建的同裡老街·新江南休閒娛樂區,包括酒吧區、四方街中心廣場、民俗工藝坊和經濟型酒店四個大型區,將成為同裡加緊從單一的觀光游向休閒度假游轉變的有力之舉。接下來,同裡將以2010年在上海舉行的世博會為契機,在宣傳和推介工作中努力承辦更多的國際化活動,引入更多的國際化事件與人物,吸引高端商務人士來同裡旅游,加快啟動同裡的高端旅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