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震澤古鎮品味“四碗茶”

震澤古鎮品味“四碗茶”

日期:2016/12/15 16:35:06      編輯:古代建築
震澤古鎮品味“四碗茶”

  震澤,宋紹興年間即已設鎮,鎮上古橋、古塔、古寺、古廟、古宅,名勝古跡眾多,為江蘇歷史文化名鎮。寶塔街是震澤最繁華的一條街,至今仍保留古時樣貌。游客到寶塔街不僅能看到當年老字號的米行、豆腐干總號、藥鋪、南貨店、茶館等,還可以逛仁裡坊的江南第一堂師儉堂、畢萬茂絲經行及內宅懋德堂、古鎮第一塔慈雲寺塔;特別是在懋德堂,展現了古時作為“絲綢之府”的盛況。舊時,蠶絲業為震澤的支柱產業,其從事蠶桑生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歷史上,寶塔古街上絲經行林立,“繭絲上市之際,毂擊肩摩,尤非它市所能及”。相傳晚唐詩人陸龜蒙曾寓居在震澤附近,其詩作中有“桑柘含疏煙,處處倚蠶箔”及“盡趁晴明修網架,每和煙雨掉缫車”之句。可在老街購絲綢。

  作為魚米之鄉,震澤有許多美食小吃,其中最著名的為“四碗茶”。所謂“四碗茶”即水潽雞蛋、飯糍茶、熏青豆茶、清綠茶,一一品來,體會當地淳樸民風。先說第一碗茶水潽雞蛋,原是用來招待新女婿的,後來演變為招待所有貴客的茶。選上等的新鮮散養雞蛋,燒開水,敲蛋下鍋,起碗時白色蛋清連著蛋黃,熱氣裡透著香氣。第二碗為飯糍茶,傳說這茶招待過永樂皇帝。飯糍茶食材選用太湖邊上的沃土種植的優質梗米,放在鐵鍋裡用灶頭煮,再溫火焖成飯糍,把淺黃色的飯糍,放入青花瓷碗中,撒上細糖,沸水沖入,搗均勻,一碗軟糯噴香的飯糍茶便成了;入口爽滑,糯而不爛,經得起細咬慢嚼。第三碗是熏青豆茶,用煙熏後的青豆,加上胡蘿卜干、白芝麻、黑豆腐干配制,太湖水沖泡,一碗紅、白、黑、青的茶就做成了,端在手中一股清香撲鼻而來,輕輕啜上一口,清醇無比。因胡蘿卜干是腌制的,茶微鹹中帶甘甜,喝後生津止渴,口齒留香。三道茶的隆重出場,已讓客人略有飽意,此時第四碗青綠茶出場,起溫潤清腸之功能。這最後一杯茶,可以慢條斯理地喝,直到飯菜上桌,正餐開始。

  千百年來,震澤茶文化源遠流長,傳承至今,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現在震澤鎮上的“中國太湖農家菜美食展覽館”上,這四碗茶成為“鎮館之寶”。原色原樣的文字解讀和實物展示,常常會吊足游客的胃口。如要品嘗只有到寶塔街老字號“四碗茶樓”,古色古香的裝飾和地道的程序,讓游客領略到“四碗茶”的魅力。

  【旅游提示】

  交通:中山北路1015號公交長途客運站7:55和12:30有直達震澤的班車;自駕車,沿A9滬青平高速至金澤出口下,轉上318國道西行可到震澤古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