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平鳳鎮留存五座明清寺廟
日期:2016/12/14 11:59:57   編輯:古代建築平鳳鎮舊村的北帝廟建於明代,在古代屬於級別較高的尊貴建築。李文華 攝
封開縣平鳳鎮是肇慶地區比較偏遠的鄉鎮之一,該鎮留存著北帝廟、盤古廟等5座明清時期的寺廟,是肇慶地區幸存古寺廟最多的鄉鎮。
在平鳳鎮留存的5座寺廟中,有舊村的北帝廟、平崗村的大造宮、城琰村的五通宮、峽村的景福宮、古籐村的盤古廟,其中除了盤古廟建於清代以外,北帝廟等四座廟宇全部建於明代。這5座廟宇全部是封開縣文物保護單位。
舊村北帝廟的建築年代不詳,據封開縣文物普查隊考證為明代建築。據封開縣博物館原館長陳楚源介紹,“它是肇慶地區目前幸存的最早的北帝廟。”
記者看到,這座北帝廟為磚木結構,面闊和進深各三間,面積約70平方米。梁架上的駝峰上刻著如意紋,駝峰上設斗以承托上一架梁,據陳楚源考證,“這種梁架結構均為明代風格。”
陳楚源經考證後發現,舊村北帝廟采用單檐布瓦歇山頂,“也就是‘九脊殿’的建築風格,這在古代屬於級別較高的尊貴建築。”與舊村北帝廟同樣珍貴的廟宇還有一座盤古廟。盤古廟位於平鳳鎮古籐村,是一座清代早期建築。陳楚源告訴記者:“盤古是中國遠古神話中開天辟地之神,瑤族人一直尊盤古為祖先,有瑤族的地方都有盤古廟。古籐村的盤古廟是瑤族人曾經聚居封開的重要依據,是目前封開縣、乃至肇慶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盤古廟。”
陳楚源曾經調研過平鳳鎮留存眾多古廟宇的原因,“封開縣平鳳鎮與郁南和廣西蒼梧交界,古時被西江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貧窮落後,人多地少,古代經常發生爭奪土地、山林的糾紛和械斗。”
陳楚源認為:“古代的平鳳鎮雖然民風強悍,但是,人們相信‘頭頂三尺有神靈,為人不能做虧心事’,當地長老正是抓住了百姓的這種心理,籌資修建了許多寺廟,將爭斗的雙方召集到寺廟以調解矛盾和糾紛。由於平鳳鎮地處偏遠山區,所以5座明清時期的古寺廟幸運地留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