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游重慶悅來古鎮 尋訪舊時老街古韻(組圖)

游重慶悅來古鎮 尋訪舊時老街古韻(組圖)

日期:2016/12/15 16:31:04      編輯:古代建築
游重慶悅來古鎮尋訪舊時老街古韻(組圖)

圖為古鎮老街上昔日的鐵匠鋪。 陳遠鴻 攝

游重慶悅來古鎮尋訪舊時老街古韻(組圖)

圖為古鎮老街上,一名90歲高齡的老人正惬意地抽著老煙。 陳遠鴻 攝

游重慶悅來古鎮尋訪舊時老街古韻(組圖)

圖為古樸的古鎮老街。 陳遠鴻 攝

  中新網重慶6月23日電 (陳遠鴻 蔣青琳)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越來越多古商鎮不復舊日熙攘,在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進程中或沒落、或消逝,漸被世人遺忘。23日,中新網記者走進重慶渝北區悅來古鎮老街,尋訪舊時老街古韻。

  跨過一扇古樸厚重的大石門,入目可見,雕梁畫棟、翹角飛檐,長廊式的房檐隨街蜿蜒,整座古鎮全系青色瓦片蓋頂,古樸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風韻。順石梯而下,可到達一處被磨得光滑的大石頭上,這裡停靠著過河船,每天有上百人乘船行往河對岸的重慶北碚區蔡家。“別小看這碼頭,已經用了幾百年了。原來沒有公路時,(過往出行)全靠它(了)。”船家言語間頗為自豪。

  據了解,悅來老街的興盛得益於它處在重慶的嘉陵江上游地帶,當年所需的大量城市生活物資大多從嘉陵江上游水運而來。由於水碼頭的交通地位下降,老街也日漸衰落與冷清,整個街道呈一個不規則的十字形。憶往昔,幾位70多歲高齡的老人感慨萬千,“很小的時候就聽爺爺輩提起,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但自從新區開發後,熱鬧擁擠的場面就‘搬到’那一邊了。”如今,寧靜的老街上除了幾位留守的老人和幾只覓食的家雞外,當年車水馬龍、逢場趕集的熱鬧場面早已杳然遠去。

  走訪中,記者還聽到關於悅來老街的一段記述鄉愁情節的故事。

  抗戰陪都時期,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就曾在此生活和學習。那時,當他離開母親去悅來場鎮上學時走了很久的路,回頭一看,發現母親依然站在送別的高處張望著。而余光中在校期間,每當思念母親時,便通過家信方式傳遞那份親情與思念。於是,悅來成了余光中一生懷念的地方,就有了《鄉愁》一詩的第一段: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標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