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探訪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

探訪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

日期:2016/12/14 20:57:26      編輯:古代建築
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 張振濤 攝
      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是具有顯赫名聲的專業博物館,位於比利時皇宮附近,周邊聚集著一排排古老的公共文化設施,包括美術館、音樂廳以及布滿雕塑的廣場。樂器博物館在一棟老式建築中,外表陳舊,很不起眼。二樓展示世界各國的樂器,三樓展示西方管樂器、部分弦樂器和鍵盤樂器,樓梯口有書店和禮品店,出售各種與樂器相關的圖書和音響制品,四樓展示西方弦樂器和鍵盤樂器,五樓是圖書館,六樓是管理機構,再往上是音樂廳和餐廳。
    參觀時,趕上博物館辦中國樂器展,一組“雅樂”歸置一處。許多歐洲人把中國人想象為一成不變的樣子,像清代辮子等早已隱退的“古董”,在他們看來依然是中國人的象征。此時,20多個比利時中學生正在這裡上音樂課。我在一邊旁觀,既想讓他們認真欣賞,又不願意讓他們誤讀,不希望這個樂器展給不了解情況的參觀者留下刻板印象。但轉念一想,人家畢恭畢敬地展示我們的文化,把中國樂器分區歸置,這規模不小的樂器族群總會讓參觀者多少仰視中國文化吧!
    伴隨導游機的緩慢語調和音響,感受工匠的智慧,體驗時空的變遷。一個個展櫃不但讓人沉浸於實物,說明文字(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以及配圖同樣引人入勝。許多展品上方掛著與其相應的大幅油畫。畫面把演奏式樣和風靡一時的生活細節描繪出來,展示了一段段有趣的史實,講述了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使人有了理解的起點。在幾幅巨型的油畫前,現實反倒讓人覺得有點虛擬了。
    兩個樂器作坊的實景別具一格,如同切割剖面,凝結了一部技術史。琳琅滿目的工具散布桌面,切割的木材、雛形的部件、粗制的面板、成型的指板、打磨的琴頭……從零件到半成品,從半成品到成品,擺得清清楚楚,甚至還有一副匠人的老花鏡。作坊的牆上掛著設計圖紙,工藝流程一覽無余。耳機裡傳來《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和弦像排浪一樣卷過來,氣勢恢宏,工業時代的輝煌音響讓人感歎科技的力量。參觀者不僅了解了音樂的故事,也明白了樂器的生產過程。
    據了解,歐洲音樂家從19世紀末開始在世界各地收集樂器。私人藏家各有專攻,博物館則把所有品種匯聚一室,附著了音樂記憶、歷史價值、工藝科技、審美趣味等多種因素,呈現出諸多價值向度。
    目前,建有音樂博物館的國家為數不多,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地之一,為我們留住了那段歷史。穿過21世紀的街道,進入20世紀的博物館,聆聽19世紀的音樂,面對18世紀的繪畫,撫摸17世紀的工具,觀賞幾個世紀疊加在一起的樂器變遷……古老樂器與現代陳施,穿越的新奇與觀賞的快樂融為一體,或許這就是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最大的魅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