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水:紅色古鎮新征程(圖)
日期:2016/12/15 22:58:31   編輯:古代建築這座素有“四明鎖鑰”之稱的古鎮,是鄞西平原通向四明山腹地的門戶之地,也是揚名全國的浙東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章水鎮就是全國19個革命根據地之一浙東四明山抗日革命根據地的主要組塊鄉鎮;解放戰爭時期,它又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游擊根據地之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章水人民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6月21日,記者走訪章水,一路見聞,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區的變化。在黨的領導下,如今的老區人民踏上了新的征程。
鄭家村的變遷
家住鄞州區章水鎮鄭家村的鄭海明搬離山下的老屋20多年,他說,那是在山下的一棟木結構的老房子,上下兩層,加起來總面積還不到60平方米。
鄭海明不記得老屋具體是什麼時候建的,但聽長輩人說,屋子是在解放前建好的。
1984年,鄭海明娶了媳婦,此時,他不得不開始謀劃他的新屋夢想。一年後,磚石結構的房子終於建好了,上下兩層,共90平方米。鄭海明把家搬了過去。
“那個時候改革開放不久,村裡還很窮,一家人辛苦一年掙不了幾百元。”鄭海明說,村裡也沒什麼像樣的路,交通很不便。
鄭海明在磚石結構的房子裡一住就是10年。這期間,村裡的交通有了改善,有了機耕路。1995年,他賣掉了這幢房子,在離公路不遠處修建了自己的第三處住房,房子混凝土結構,上下兩層,面積有200平方米。
鄭家村人多地少,全村有2600多口人,田地只有1600畝,其中600畝還在10多公裡外的洞橋鎮。因此,很多村民靠種植浙貝、茶葉維持生計,年輕點的大多外出打工。鄭海明說,他種植浙貝有些年頭了,8畝地每年可生產干貝母一千多公斤,早些年二十來元一公斤,今年市場價上升至90元一公斤,可以樂上一陣子了。
“去年,我們村人均收入9900元,在鄞州區排名靠後,但相比20多年前,收入提高了一二十倍。”鄭海明說。
跟鄭海明一樣,鄭家村很多人在逐漸富裕後,搬離了山下的老屋,住到了公路邊。這樣一來,昔日的鄭家村,也就分成了老村和新村。老村多土屋,新村多樓房,行走在鄭家新村,路面整潔,兩層的樓房一排連著一排。
今年1月15日,投資300多萬元,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鄭家村菜市場開業了。這對鄭家村和周邊村莊的村民來說,是個大好消息。“現在買菜方便了,以前菜都是擺在路邊,人來人往,亂得很。”鄭海明說。
如今,從章水鎮到寧波城區,早已有了公交車。即使地處庫區的村,也通上了公交車,村民們不用行遠,便可以直接坐車去市區了。
同樣搬家的還有章水鎮茅镬村的144戶人家,以及大皎村的86戶人家。
茅镬村村支部書記介紹,由於地質災害的緣故,茅镬村要整體搬遷到洞橋鎮。如今,耗資7000余萬元的茅镬新村已基本建好,預計今年年底,村民就可以住到新家了。而位於庫區的大皎村,已完成了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大皎新村一期工程,即將交付使用。
茶農的生意經
章水鎮屬於一個由平原通向山區的過渡鎮,全鎮除了章溪河谷以外全是山地。這裡並不適宜水稻等常規農作物的大規模種植。因此,種植茶葉是這裡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6月21日的章水永傑茶葉場少了往日的喧囂。
“每年3月份到5月份,是茶場最忙的時候,有上百個小工幫忙。”一身農民打扮的戴永峰是永傑茶葉場的老板。這個中年男人回憶,1985年初中畢業後,他到當時的鄞縣珍珠茶場當了3年工人,之後養過雞,再之後轉行種茶,直到現在。
1988年,戴永峰離開了鄞縣珍珠茶場,開始養雞。“那個時候,四鄰八鄉都很窮,想吃只雞都難。當時肉雞3元6角一公斤,買一只雞要六七元。我當年在珍珠茶場工作的時候,一個月也就四五十元的工資,這在當時算不錯的收入了。”戴永峰說。
到了1995年,肉雞養殖的生意也不好做了。“養雞的人多了,人們吃雞肉的口味也高了,不喜歡圈養的雞,覺得沒有雞肉味。”
於是,戴永峰開始轉營茶山。從第一次試種30畝茶山開始,他的茶場越種越大,如今他的茶場面積已近700畝。
2000年,永傑茶葉場生產的茶葉多為粗茶,2元1公斤;2003年之後,市場對粗茶不買賬了,價格跌到1元到1.5元1公斤。不斷求變的戴永峰坐不住了。2006年,他到福建買來了設備和技術,生產烏龍茶,當年就產烏龍茶幾百公斤。2008年之後,茶場每年可生產烏龍茶一到兩噸。也是在這一年,戴永峰買了一輛小轎車,成了有車一族。
在戴永峰看來,他從養雞到種茶,其實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從吃不飽時對食物的渴望,到不愁吃穿時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要知道人們需要什麼,要走在前頭,不去跟風。這也許是我的生意經吧。”戴永峰說,他的茶場產的皎溪銀舌茶,已經注冊了商標,還得了不少獎,現在茶葉有多少,就可以賣掉多少。躊躇滿志的戴永峰正准備擴大茶場的規模。
在章水鎮,這樣的種茶戶可不少。根據統計,全鎮茶葉種植面積已接近8000畝。
創生態旅游強鎮
受土地等資源的制約,章水鎮無法大規模地發展工業;在章水境內,還有寧波市的兩座水缸皎口水庫和周公宅水庫,這裡也不允許大規模地發展養殖業。
再加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章水鎮的經濟發展其實遠落後於鄞州其他地區。
當地黨委、政府在不斷思索未來發展之路。近年來,章水提出了“生態立鎮、旅游興鎮”的發展戰略,通過大力發展休閒旅游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寧波四明山櫻花節已成功舉辦了五屆,去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今年是建黨90周年,我們推出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大皎勿忘亭、四零一洞天、藍碧軒烈士墓紅色旅游一條線,‘走進綠色章水,體驗紅色之旅’萬人賞櫻系列活動,僅半個多月,就吸引游客5萬人次。”章水鎮黨委書記阮善良介紹。
李家坑漂流是章水鎮旅游的另一張名片。這個漂流點驚險刺激,受到了游客的喜愛,去年游客量達8萬人次,一舉帶火了周邊的農家樂和竹筍、茶葉的銷售。
為了打造旅游強鎮,章水鎮下了不少工夫。去年,章水鎮投資600余萬元完成了杖錫櫻花園、四明山心公園、南宋摩崖石刻群、杖錫古村沿街立面改造等工程,李家坑古村開發全面鋪開,一個占地面積24.6平方公裡的杖錫風景區已初具雛形。
目前,在創建國家級生態鎮的基礎上,章水鎮正大力推進老鎮區改造和新鎮區開發,位於鎮東面的烈士陵園擴建安置地塊上,衛生院、幼兒園、廣電站、文化中心等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一個集文化、科教、商業、居住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宜居綠色小城鎮正在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