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宜章縣發現6處粵漢鐵路橋梁和隧道遺址(圖)
日期:2016/12/15 15:14:24   編輯:古代建築
圖為粵漢鐵路隧道遺址。
圖為粵漢鐵路橋梁遺址。
本報3月8日訊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宜章縣文物管理所在該縣白石渡鎮發現6處保存完好的粵漢鐵路橋梁、隧道遺址。
粵漢鐵路白石渡路段北到太平裡鄉的小溪車站,南接湘粵邊界的粵北新巖下車站,總長約20余公裡,保存有鋼筋水泥結構的鐵路橋梁3座、隧道遺址3處、護坡遺址多處。其中風吹口橋長100米、燕塘橋長80米、省界橋長126米。鐵路橋梁寬6米,高均為50余米,橋有三孔,橫跨在崇山峻嶺之間的白沙河兩岸山崖之上。鐵軌已被鐵路部門拆走,僅剩平整的路基,仍可通行小型車輛。每座鐵路橋的主拱中央兩面側壁均有水泥陰刻,風吹口橋的為“民國二十五年·風吹口橋·凌鴻勳”。
據考證,粵漢鐵路從廣州至武昌全線長近1100公裡,從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開始動工到1936年竣工,1936年9月1日首次通車。專家表示,白石渡段的隧道上有銘文“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橋梁上有銘文“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應是建設晚期完工,為著名的土木工程專家凌鴻勳設計並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