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姨媽的故居 “中國第一女外交官”
日期:2016/12/14 11:57:47   編輯:古代建築 市民建議保護好“中國第一女外交官”故居
她是瓊瑤的姨媽也是我國第一位女稅務官
近日,有熱心南京市民向本報全媒體報料中心反映稱,在南京五台山地區有一處民國建築被稱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曉園的故居,不過這處文保單位現在似乎無人居住,也疏於管理,因此環境已經破敗,周邊更是堆滿了垃圾。他建議,應該好好將該處故居加以整改,讓更多人了解它和袁曉園的歷史。
枯枝落葉遍地建築周圍堆放不少垃圾
熱心市民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就對南京各處文保單位比較關心,經常走走看看,上周末,他去五台山附近的時候來到這處民國建築,想看看它現在的模樣。他說,自己上一次來到這裡還是4年前的夏天。
他告訴記者,再次看到這一處文物保護單位,多少有些失望,因為他看到建築周圍和路邊都堆著垃圾,建築也顯得有些破敗。他認為,建築曾經的主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曉園,也算是一位風雲人物,她的故居,理應得到好好保護,讓人們了解我國外交的歷史。
記者7月11日下午找到了這處民國建築,建築的四周都被高圍牆環繞,但是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裡面郁郁蔥蔥,滿是植物,建築就藏在裡面,在外面一般人很難注意得到。
大鐵門敞開著,記者走進看到門衛室似乎也空了很久,而路另一邊的地上滿是枯葉和雜草,上面散落著一些生活垃圾。
進門經過一個上坡,出現一個岔路,這處文物保護單位就在右邊的岔路盡頭,記者來到這座兩層民國風格的小洋樓前,地上滿是枯枝爛葉,右側還堆放著一大片被傾倒的垃圾,而在建築邊上,還搭起了一個藍色鐵皮大棚,裡面同樣堆放著諸如塑料泡沫等垃圾。
在鐵皮大棚邊上十幾米,就是小洋房的入戶門,門邊刻著“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五台山1號-2民國建築”的石碑,設立日期是2012年3月。
隨後,記者來到了另一邊,同樣也有一堆垃圾堆放在建築邊上,敞開的建築門內,同樣散落著各種垃圾,裡面一片狼藉,看上去很破敗。在另一間類似於車庫的房屋內,記者發現裡面停著一輛保潔環衛車,似乎成了“專用車庫”。
在大門口,記者遇見一位環衛工,詢問建築裡面的垃圾和環衛車是不是他們堆放和停放的,對方卻稱不知情,只是表示現在院子另一邊好像還有人居住,具體是什麼人他也不知道。
建築價值高將聯系產權單位盡快清理
記者就此詢問了鼓樓區文化局管理文物的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這個大院子裡一共有兩棟民國建築,分別是“五台山1號-1”、“五台山1號-2”。兩棟民國建築之間,還建有一座水塔。
他表示,“五台山1號-2民國建築”是2012年公布的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看上去酷似歐美鄉村度假別墅,這種風格的民國建築在南京並不多見,因而建築價值較高。另外,黃色的牆體上,除了文物保護標志碑,還有一塊“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的牌子,仔細看能看到“原袁曉園寓所”幾個大字。
該負責人表示,“五台山1號-2”本來有人居住,這兩年空了出來。在聽說了熱心市民反映的兩棟民國建築四周垃圾遍布的狀況後,該負責人表示,他們會及時到現場查看具體情況,待核實後和產權單位取得聯系爭取盡快解決上述問題。
袁曉園是瓊瑤姨媽放棄美國籍還鄉
記者查詢後得知,兩棟民國建築原來屬於譚伯羽、譚季甫兄弟倆所有,他們的父親是曾擔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譚延闿。這兩棟房子是譚氏兄弟於1939年出資建造的。
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戰勝利後,我國近代著名外交官袁曉園曾經在這裡居住,因此被稱為“袁曉園寓所”。
袁曉園也是近現代史上的名人,她1901年出生於常州武進一個書香門第,她的三妹袁行恕是著名作家瓊瑤的母親,也就是說,瓊瑤應該叫袁曉園姨媽。袁曉園的四妹袁靜也是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新兒女英雄傳》(與孔厥合作)。
袁曉園本人早年赴法勤工儉學,回國後曾任廈門稅務局副局長,成為我國第一位女稅務官。1945年,她出任駐印度加爾各答領事館副領事,又成為我國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曉園的丈夫,是民國政要葉楚伧的兒子葉南。
1985年,袁曉園放棄美國國籍,別子還鄉,回到祖國定居。回國後,對於文字改革,袁曉園提出過漢字現代方案,創立“袁氏拼音方案”,受到周總理的贊賞。袁曉園還是一位出色的詩人、畫家、書法家。袁曉園晚年生活在南京。2003年,袁曉園在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