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八百年文沖古村開拆 將來高樓林立

八百年文沖古村開拆 將來高樓林立

日期:2016/12/16 18:11:51      編輯:古代建築

未來的文沖,將保留文物古跡,並進行合理規劃。

現在的文沖,祠堂、私塾等老式建築被雜亂的握手樓包圍吞噬。

文沖12間宗祠,均為陸氏後人所起。

  從河湧環繞,到被城市包圍,再到村中握手樓雲集,近二三十年間,黃埔區文沖村從嶺南水鄉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城中村。但更巨大的變化還在後面。記者日前獲悉,文沖村的改造方案基本敲定,5~8年內,60多棟高樓大廈將在村內拔地而起,村裡不但有學校、超市及健身場,地鐵也將連通至村兩頭,改造後的文沖村與一個巨無霸式的城市小區無異。

  昨天,在靜悄悄的黃埔區文沖村西苑,60多歲的村民陸伯看著眼前兩層多高的舊房,不禁感慨萬千。再過一個月,湧邊整排的握手樓將全部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30層高的電梯房。

  5~8年內,將有60多棟高樓大廈在文沖村內拔地而起。對於村貌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村民感情復雜,充滿期待卻又心存疑慮。

  

  住高樓生活成本高 不如獨門獨戶自由

  緊靠文沖湧兩岸的房屋,是首批開拆的地塊。靠湧最近的一排房屋,已全部搭起了棚架。

  40多歲的駱大姐稱,自己是花都人,20歲不到就嫁入文沖。“因為我是城市居民戶口,我們家只有老公可以分紅。老公在白雲區人和鎮開了一間小廠,我沒有工作,靠幫人帶孩子掙錢。”駱大姐介紹,他們家有兩套房,其中一座兩層高的老屋拿來出租,老屋面積不大,才88m2,租金250元/月。據了解,當地的村民收入來源基本與駱大姐家相似:本地村民每年每人約有1萬多元的分紅,丈夫一般在外面開廠或打工,妻子留在家裡,有1~2棟樓租給外地人,但租金不高。

  “城中村改造是好事,但我們也有很多擔憂,萬一把我們的房子拆了,最後這個地塊爛尾怎麼辦?而且住進高樓大廈,生活成本很高。”駱大姐和許多村民為了省錢,現在還在燒柴做飯。“我們也習慣了自己住一棟樓,擔心住在高樓裡跟其他人相處不來。”

  

  改造是發展趨勢 時勢都是以後好

  比起駱大姐,40歲出頭的阿煊樂觀得多。他自己在外面搞運輸生意,老婆留在家裡照顧孩子。他的房子在湧邊第一排,屬於第一間開拆的。“房子本身就幾十年了,就算這次不征地拆遷我也打算拆了重建的。”拆遷期間,阿煊一家借住在親戚的房子裡。“聽說建新樓要3年,不過有臨遷費,問題不大。”對於以後要搬進30層高的電梯房,阿煊表示可以接受,“改造始終是發展趨勢,時勢都是以後好過現在的”。

  阿煊介紹,村民可以選擇回遷房或直接拿現金補償。但絕大多數村民都會選擇回遷房。一是大家在此土生土長,其次,黃埔現金補償不如市中心高,很難在市區買樓。?

  文沖原叫烏湧

  專門研究黃埔村名由來的專家李淑芬說,文沖村位於烏湧邊上,在清末之前,村名都是“烏湧”。村中的老人稱,清末時在烏湧近珠江口一帶盜賊猖狂,有人向官府舉報此事,官府接報後,准備派兵消滅盜賊。舉報人陳述不清,誤將盜賊說成是烏湧村村民。烏湧村民知道後,擔心官府會因此破壞村莊,由於官兵多不熟悉村莊位置,於是村民就連夜將村口石碑上的“烏湧”換成“文沖”。此後村子就一直沿用“文沖”這個名字。

  未來規劃

  10月打首樁建新樓 地鐵中小學乜都有

  60多棟樓房,每棟有30層左右,配套有學校、醫院和超市,小區兩頭有地鐵站……未來的文沖俨然一個城市高級小區。

  據悉,文沖城中村改造模式與獵德相似,與房地產開發商共同合作完成。文沖以石化路為界,可分為東、西兩翼,而本次首先以石化路以西的部分作為試點進行改造,改造總成本約25.44億,涉及1916戶人家,4896個居民。有關負責人說,今年10月份,文沖湧沿岸將打下第一道樁,開始建新樓。

  改造成本由拍賣地塊所得承擔

  改造後的地塊將分為三個部分:居民拆遷安置地塊、文沖集體物業建設地塊和拍賣地塊。改造成本全部由拍賣地塊所取得的資金來承擔。改造將持續5~8年。

  按照城市大型小區的規格,村內還將新增一套公共設施,包括2所18班幼兒園、1所24班初中、1所36班小學、居民健身場所、文化站、公交首末站和1個消防站。

  文化掙扎

  陸氏一族綿延印記 12間宗祠全部保留

  “無論村子如何拆,都一定要保留祠堂,這是村民共同的心願!因為這是陸氏宗族在此綿延800年最深刻的印記。”今年70歲的陸春興告訴記者,規劃方案一開始時是要將村中的老建築都遷走,但遭到老村民的強烈反對,經過多方努力,新的方案將把所有祠堂私塾都保留下來,並進行原裝修繕,形成一條古建築群。

  陸春興說,文沖是典型的古村落。800多年前,南宋宰相陸秀夫抱著小皇帝逃到廣東崖門,寧死不降,縱身一跳化作王朝最後一道身影。陸氏一族為避兵亂亦遷至嶺南,數百載滄桑,陸秀夫後人已繁衍生息成珠三角鄉間一大氏族。村裡保留的12間宗祠,均為陸氏後人所起。其中陸氏大宗祠是村內最大的祠堂,也是陸氏的總宗祠。這所祠堂於康熙年間(1672年)落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