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廊坊發現仰韶文化遺存 同時發現大量唐明清石刻

廊坊發現仰韶文化遺存 同時發現大量唐明清石刻

日期:2016/12/15 15:09:52      編輯:古代建築

   “文物普查的前期田野調查任務已經結束,現在正在進行後期工作。普查中新增不可移動文物656處,使得廊坊市的不可移動文物總數達到了1199處,數量翻了一番。其中,文安縣孫氏鄉太子務村發現了罕見的仰韶文化遺存,填補了廊坊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它將廊坊南部地區人類活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千年左右。”昨日下午,廊坊市文物管理處長張兆祥告訴記者。

    ■ 不可移動文物總數達到1199處

    據張兆祥介紹,4月底開始,由廊坊市文物管理處組成的廊坊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隊開始了該市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這次文物普查工作規模大、范圍廣、時間短、任務緊,要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對該市10個縣共3222個行政村進行拉網式徒步踏查,將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單位進行登記、衛星定位、測量、拍照、繪圖等多項工作。通過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廊坊市新增不可移動文物656處,目前廊坊市的不可移動文物總數達到了1199處。

    截至目前,文物普查工作的前期田野調查任務已經結束,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後期工作,包括室內文物整理和數據庫建設等。

    ■ 發現太子務村仰韶文化遺址

    張兆祥稱,這次普查新發現了一批較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存,文安縣孫氏鄉太子務村發現了罕見的仰韶文化遺存,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地表暴露遺物較為豐富,有紅陶夾蚌、夾砂器物口沿、底,繩紋灰陶片,細泥紅陶缽口沿,鹿角等。可辨器形有缽、罐等。此次太子務村仰韶文化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廊坊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它將廊坊南部地區人類活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千年左右,為研究廊坊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氣候環境與人類活動、文化分布與交流的關系,以及環境變化、河流遷徙、地貌形成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 三河市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

    普查隊員還在三河市黃土莊鄉栲山四村發現了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在地表采集了夾砂紅陶、夾砂褐陶殘片,褐陶、灰陶繩紋器物口沿,甗腰殘片等文物標本。廊坊目前已發現的同時期文化遺存為三河西小旺村遺址,栲山四村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的發現,為廊坊地區夏家店下層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這次普查還發現了數量較多的戰國、漢代時期古文化遺存,其中三河大石莊村戰國墓群暴露遺跡豐富,有夾蚌紅陶罐、夾蚌紅陶器物口沿、殘片等,胎質細膩堅硬,墓群已被破壞,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 發現數量較多的唐明清代石刻

    此外,普查隊員還在固安縣大王馬村發現了清代寺院建築構件,雕刻精美,氣魄宏大,為研究廊坊清代建築構造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在廣陽區西戶屯村,普查隊員發現了一處古廟,始建於400年前。古廟為磚瓦結構,現存兩層大殿,前殿供奉彌勒佛、南無阿彌陀佛,內壁有彩繪人物圖案。後殿供奉三尊佛,內壁有彩繪壁畫,建有東西配房。現此廟保存較好。這次文物普查還發現了數量較多的石刻,多數散落在田野之中,有的石刻石質精良,雕刻精美,多數為唐代、明代和清代石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