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遺址發掘新進展:疑似北宋馬面重見天日(圖)
日期:2016/12/15 15:08:50   編輯:古代建築
近日,本報報道了我市考古人員對東門遺址進行再次考古發掘的消息,記者昨獲悉,東門遺址主門道位置剛發現了南宋時期的門道,同時,疑似北宋馬面也重見天日。
昨天下午,當記者再次來到東門遺址現場時,考古人員正在北側忙碌著,而在前幾天發現的三條明清時期的排水溝的東側,則出現了一處南宋時期的門道,據現場考古人員王小迎介紹,據之前考古勘探,此處應該還有北宋、五代等時期的門道。為了戰爭防御需要,南宋時期的門道與其他時期相比最狹窄,僅4.1米。
東門遺址北側,主城牆外發現一處疑似北宋時期馬面,長度約9.35米,可惜,目前僅殘留城牆包裝基礎。在昨天的考古發掘中,發現“馬面”最西側突然“消失”了,現場考古人員推測,這一段“馬面”很可能遭到破壞。此外,王小迎告訴記者,按照目前考古發掘的情況推測,此處可能與城牆連為一體,至於是否是馬面,還需繼續發掘。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久海認為,目前所猜測的馬面,也有可能是早期的甕城,他們正在對解剖面進行研究,所以,暫時還不能確定到底是馬面還是甕城。
因為目前工作人員忙於對北側進行考古發掘,東門遺址主門道的結構將隨後再發掘。
新聞名詞 馬面
一般建於城牆外側,用於放哨或放箭,有長方形和半圓形兩種,因外觀狹長如馬面而得名。馬面的使用,是為了與城牆互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從三面攻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