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萬城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08   編輯:古代建築
統萬城遺址位於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子村,為北朝十六國中“夏”的都城,建於公元413年,毀於公元994年。1975年陝西省文管會進行了調查和試掘。 城址基本上在一個平面上,西北略高,分為外廓城、東城和西城,外廓城破壞嚴重,僅留斷斷續續的幾段略高於地面的殘跡, 輪廊不太清楚。 東西兩城平面呈長方形,由隔牆一分為二。東城周長2566、西城周長2470米。西城基厚約16米,加上馬面長度可達30余米。東城基較薄,厚6—12米,城的四隅有突出城外的平面呈長方形或方形墩台,且高於城垣,西南隅墩最高,達31.62米,上建有角樓,供嘹望和發射矢石。西城四面各有城門一道,南、北、東三門圮毀,僅存輪廓,西門尚存,門道寬3米。東城北垣無門,南垣情況不明,東、西垣各有一門。城址四垣外面加築馬面,西城北垣有馬面七座,南垣八座,東城北垣七座。其中西城南垣馬面較為特殊,既高大又寬厚,每座長18.8米、寬16.4米,現存高度比城垣高而低於西南隅墩,長度大於城垣本身的厚度,其作用為“若馬面長則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則矢石相及……”。 城垣、隅墩、馬面均由青灰色土施夯版築而成,夯層清晰,厚15—20厘米,凡要害處如城門道、隅墩拐角,夯層趨薄,每層厚12—14厘米,甚至有薄7厘米者,東西兩城間隔牆較粗疏,厚20厘米以上至40厘米。經化驗鑒定,城土的主要的成分是砂子、石灰和粘土。 在西城南部正中,有一長方形平台,四周的壁面上有不少粗大檐孔,為一大型宮殿遺址,由門廳、前殿和後殿組成。東城東部偏北也有一宮殿。在西城南垣緊鄰角樓隅墩的一個馬面中,有一方形豎穴,豎穴每邊長7、深6米,中間架檩棚板,將坑分為上下二層,坑內出土糧草等達百余車之多,為一倉庫,馬面兼築倉儲。另外,城內還發現一口水井。 城址內遺物豐富,建築材料有磚、花磚、瓦、瓦當、滴水磚等,還有圓雕石鳥、石龜座、石武士、石燈、瓷杯、瓷燈、銅鏡、銅佛像、銅印等。另外在城址對面無定河南岸的丘陵地帶,發現古墓葬群數十處,多為土圹墓,磚室墓約占十分之二三。形制為斜坡台階式墓道,磚築方形墓室,穹窿頂。葬法特殊,可能與當地民族習俗有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