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安徽壽春古鎮游記

安徽壽春古鎮游記

日期:2016/12/16 18:21:45      編輯:古代建築

 壽春,大禹時為揚州,周朝時為楚國之故都,楚亡於此。至漢為淮南國首府,後立郡。後秦與東晉戰於此,是為淝水之戰。今仍有保存完好之城牆,為宋時遺物,91年洪水時將城門關閉,城外悉被水淹,城內則安然無恙。

    若御風俯瞰,安徽壽縣壽春鎮應是淮河岸邊一個小巧精致的“田”字,由方正的城牆,垂直的街道寫成。嚴格地說壽縣不算是古皖文化或徽州文化的分支,卻是楚文化的余脈,楚風淮韻,賦予它許多靈異。

  小城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名叫賓陽、定湖、通淝、靖淮。賓陽門外是著名的淝水之戰古戰場黃昏的賓陽城樓,落日染金,巧雲變幻,有如戰旗重揚天幕。

  城門為兩層甕城,獨特之處在於裡外城門並非在一直線上,而是傾斜配置。城門洞裡有許多獨輪車車轍,可見昔日繁盛。門內石敢當上有人心不足蛇吞相之雕刻,今人以訛傳訛,變為象。城牆上有54年,91年水位線標志,高出地面3-4米。

  登上城牆,遠處為八公山,有淮南王劉安墓——豆腐的發明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也來源於此。山勢平緩,被采石破壞多處。風聲鶴唳,今不復見。

  新建了博物館,宏偉壯觀,為縣級所罕有,內多為青銅器,為蔡侯及楚王等用。表過不提,出土戰國時楚國金幣多枚,四十余斤,所謂價值連城,以及楚王劍,工藝上佳。城內有報恩寺一座,內原有宋塔,因其塌毀,故加以挖掘。挖出地宮,內有石棺,內套銀棺,最內為金棺,十厘米長,重91克。內中貯有捨利子,大約有十余種,顏色不同,非一人之物,大多成褐色,暗紅,暗綠,比米粒稍大。最大者若小指尖,暗褐色。有光澤。

  古城很多孩子都寫得一手好字,博物館的碑廊、大小店鋪的招牌,、師的板書,都是極好的臨帖。小城雖不比西安,打個井就挖出一坑兵馬俑,農民於無意間撿獲的文物卻也不少,縣博物館藏品甚豐,有些精品散失在外。

壽縣隱賢古鎮

  地理位置:壽縣距合肥103公裡,可乘飛機、火車、汽車抵達,或從淮南下車打車去壽縣(35公裡,半小時到)。

  交通:縣城內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力黃包車,城內一元,出城兩元。去八公山可以租面包車。

  特別提示:壽春住宿比較便宜,鎮東大街壽州賓館(三星級)、水利賓館,條件較好。附近兩家小旅館干淨、便宜,也可選擇。

  推薦路線:報恩寺—護城河沿岸—城北八公山—淮南王墓、廉頗墓—鳳凰山—“天下第一塘”安豐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