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山西投百億造大同古城 老城內現代建築將全搬走

山西投百億造大同古城 老城內現代建築將全搬走

日期:2016/12/14 21:14:42      編輯:古代建築
2010年9月12日,部分完工的城牆隔著公園綠地,和城內還沒有完全拆除的棚戶區相對而立。
          近日,河南開封千億“再造汴京”的新聞令輿論嘩然。而在山西大同,另一場聲勢浩大、耗資上百億元的古城再造計劃卻早在2008年就已展開。簇新的城牆,成片的廢墟,見證著大同的“復興”之夢。
       工程“遍地開花”大同城變大工地
     據報道,山西大同,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2300余年的建城史。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在計劃經濟時代曾輝煌一時,近20年來卻日漸式微。
    2008年初,新任市長耿彥波強力推行耗資上百億元的“古城恢復性保護工程”,其中城牆修復工程耗資10億元,將在5年內全面完成四面城牆及甕城的修復。
    2008年2月,以熱衷城建聞名的耿彥波上任大同市長。在調研僅十天後,耿彥波就拿出自己的城市改造規劃,並揚言五年見分曉。一時間,古城復興工程遍地開花,似乎要讓大同瞬間“回到明朝”。
   2009年4月,大同陸續開工建設東城牆、華嚴寺、善化寺、文廟、清真寺等名城保護十大工程。隨後,修復南城牆、北城牆等項目也陸續上馬。很快,大同到處是高聳的塔式起重機和腳手架,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
所有現代建築
都將搬遷出去
    有著650年歷史,由黃土夯就的城牆被穿上清灰色的包磚“外衣”。按照規劃,每一面城牆高14米,下寬18米,上寬14米,望樓12座、控軍台兩座、角樓兩座,箭樓、月城、甕城各一座,綿延1800米。
   舊城內街道的名字也都恢復古風:原來的雁同東、西路及延伸段,擬合並定名為平城街;古城城牆內的東、西、南、北街名,擬分別恢復為和陽街、清遠街、永泰街、武定街;甚至連路燈也被全部更換,以求與古風相配。
   在“名城復興工程”中,古代文物的修復是另一個重點,需要修復的有代王府、華嚴寺、善化寺、文廟、帝君廟、法華寺、關帝廟等。華嚴寺工地上,消逝多年的古代建築已經一座座破土而出。
   大同恢復建設的,還有圍繞城牆建設的是帶狀環城公園。耿彥波稱,大同未來的旅游人數瞄准300萬的目標,以100元門票算,一年是3億元。
  2012年底,大同古城將全面合龍。在耿彥波的構想中,老城內的所有現代建築都將搬遷出去,以恢復傳統的城市格局。
大同概況

   總人口約331萬(2011年),人口密度為226人/平方千米,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國家重能源基地,國際較有影響力城市,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國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大同自古為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曾發生上千次大小戰事。大同境東的馬鋪山是漢代劉邦與匈奴奮戰七晝夜的戰場;金沙灘(今屬朔州界)是楊家將血浴沙場的故址。
魏孝文帝故裡

   大同市境內現存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2萬余處,其中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0余處。
   歷史名人有鮮卑驕子拓跋宏(即魏孝文帝)、隋文帝文獻皇後獨孤氏、五代名將折從阮、巾帼英雄佘太君(名將楊業之妻)等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