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曲阜市“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有序進行

曲阜市“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有序進行

日期:2016/12/14 11:56:48      編輯:古代建築

曲阜市“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有序進行

    根據中央有關領導和省委主要領導的指示,曲阜“三孔”等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於2014年4月啟動。在順利完成了方案編制、彩畫材料儲備、庫房建設、指揮部建設、資料准備、人才培養、技術人員培訓、確定施工隊伍等前期各項准備工作後,工程於2015年7月18日“明清官式建築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曲阜分基地”和“山東省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重點基地”在曲阜掛牌時正式開工。

    三孔’古建築彩畫概況。“三孔”古建築群現有房屋1300余間,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彩畫面積約14萬平方米。自清末以來,由於歷史、經濟等原因,“三孔”等古建築的彩畫一直沒有進行過系統的保護維修,只在單體建築大修時進行過局部的修復。因此,這次三孔彩畫工程是清末至今一百多年來的第一次系統保護維修。根據國家文物局批准的“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維修立項報告,結合專家現場勘察意見,本項工程專項資金約需3.2億元,工程投資最終以國家文物局核定預算為准)。

    彩畫保護方案批復情況。三孔等古建築彩畫工程,有20項計劃維修方案,其中,顏廟古建築彩畫保護維修工程已順利竣工並驗收完畢;另外《孔府西路古建築彩畫保護維修方案》、《孔府東路慕恩堂、報本堂建築組群彩畫保護維修方案》、《孔廟東路古建築群彩畫保護維修方案》、《孔林大林門到二林門古建築組群保護維修方案》、《孔府東路一貫堂及內宅院古建築油飾彩畫二期保護維修方案》、《孔府中路古建築油飾彩畫二期保護維修方案(大門至三堂建築組群)》、《孔林古建築油飾彩畫二期保護維修方案(萬古長春坊碑亭、思堂院落、神庖、後土祠、孔毓圻碑樓、於氏坊)》、《孔廟古建築油飾彩畫二期保護維修方案(大成門、金聲玉振門、東西庑)》等8個彩畫方案,2015年已全部得到了國家文物局批復文件並爭取到國家財政資金8242萬元。

    孔廟大成門試驗段施工。根據國家局的批復文件及修改後的設計方案要求,遵循文物保護原則,首先在孔廟大成門西次間內檐進行的小面積試驗性施工,之所以選擇大成門西次間內檐的彩畫進行小面積試驗性施工,是因:大成門,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是孔廟中軸線上的分水嶺,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地位獨特。這裡的現狀豐富,各種起甲、剝落、漫渙不清等比較嚴重的自然侵蝕風化現象都有,各種彩畫施工工序均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是非常理想的試驗性平台。

    在小面積試驗性施工中,將傳統做法與現代技術相結合,針對不同部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比如,以大成門後檐西次間其中的金枋和三步梁彩畫為例,經過前期的現場勘察、資料調研和分析考證,大成門內檐為清代早期和玺彩畫:龍紋飾與故宮太和殿極為相似;彩畫顏色呈早期礦物質顏料石青、石綠色相,具有典型的清代早期彩畫特征。為研究清代地方官式彩畫提供了有力的物證,同時也為我判斷孔廟現存區域建築歷史年代及修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為今後的古建修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在具體保護措施上,對金枋彩畫,我們采取了清理、回貼、清洗與除塵、找補、拓活5個修繕程序。對三步梁彩畫,則采取了回貼、清洗與除塵、補繪、拓活4個修繕程序。從目前施工情況看,大成門西次間內檐彩畫保護修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目的,為下步“三孔”等古建築彩畫修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參考。

    試驗段工程專家評估。2016年4月1日,山東省文物局邀請古建築彩畫和文物保護方面的專家,對曲阜“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試驗階段施工情況進行了評審。專家組首先到孔廟、孔府彩畫保護工程施工現場進行了實地查看,重點對孔廟大成門西次間內檐彩畫保護修繕小面積試驗性施工情況進行了認真詳細的現場考察。考察結束後,在山東省文物局科研曲阜基地主持召開了專家咨詢會,山東省“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領導小組組長、山東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首先致辭,介紹了“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基本情況、當前進度及山東省近年來文物保護事業發展情況。山東省文物局副局長由少平主持了會議。會議聽取了工程施工單位的匯報;專家對工程實施情況和問題充分發表了意見,並對下一步工程的實施提成了明確的指導意見

    專家組認為,在中央、省市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三孔”彩畫保護工程啟動以來,前期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卓有成效。特別是去年7月份工程正式開工後,曲阜市三孔古建築工程管理處根據2015年國家文物局的批復文件及設計方案要求進行的小面積實驗性施工,遵循了“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等文物保護原則,精心組織,在前期調查、資料收集與分析、保護維修方案設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詳細完備,扎實嚴謹;對彩畫現狀類型的分析符合三孔的實際情況;在研究性保護維修試驗階段,采用了傳統材料與工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歷史文化信息,古建築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達到了預期效果,符合國家古建築保護維修相關規范要求,為下步大面積彩畫保護施工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原則予以通過。

    國家局領導現場視察。4月2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一行到曲阜調研考察文物工作。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綜合處調研員段巍,濟寧市政府副市長吳霁雯,濟寧市文物局局長丁海燕,曲阜市領導褚福梅及曲阜市文物局相關負責同志陪同,深入到孔廟大成門彩畫實驗性維修工地、“三孔”古建築維修工地、古建工程料場和國家文物局明清官式建築研究保護重點科研基地,認真查看了古建築現場施工、彩畫工藝研究利用、古建築保護修繕檔案及各類工程材料儲備情況,詳細了解三孔等古建築及彩畫保護工程的工藝流程和施工計劃,並聽取了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運行情況匯報。宋新潮認為這一系列文物保護工作做得非常扎實,卓有成效,應繼續發揚,並對彩畫工程寄予厚望。

    科研與實踐相互促進。“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規模龐大,技術復雜,要求嚴格,計劃5年左右完成。除2015年已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復的8個彩畫方案外,其余的或等待批復,或陸續完成立項報告等待上報。同時,依托國家和山東省兩大文物科研基地,三孔古建承擔的《文物研究保護和三孔油飾彩畫》《山東明清官式建築——孔廟建築大木作》兩大重點課題研究,也已經同步啟動。

    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和國家和山東省兩大文物科研基地掛牌成立,使曲阜文物古建築保護維修工作從偏重於施工型、實踐型,向兼具科研型、實踐型之復合性模式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內涵都將有重大的方向性變化。古建科研與三孔彩畫工程相輔相成,科研提升工程水平,工程提供科研基礎,同步進行,相互促進。

    按照中央領導的指示,力爭將“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做成全國領先的研究型保護工程。在積極推進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和兩大科研基地建設的同時,2015年還完成了孔廟、孔府、孔林、尼山、四基山、漢魏碑刻館等13項保護維修工程,完成了三孔、顏廟、周公廟、九仙山古建築屋面、牆頂拔草倒壟等歲修保養工作,以及曲阜古建築區內的地面勾縫、局部地面翻修、牆皮維修、柱子木柵欄油飾、護欄重新刷漆、門窗維修、消防管道鋪設等各項應急工作,使曲阜文物古跡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