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椅古村:隱秘的桃花源(組圖)
日期:2016/12/15 16:41:44   編輯:古代建築所屬地區:中南地區 適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難度: 輕松
適合天數: 1天 花費預算:300元 適合時間: 全年
█ 導語:
偶然看到一張高椅的照片:晨霧中,綠蔭環抱的小山村,一片青瓦白牆坡屋頂,一條清澈的小河流過村前。這簡單、寧靜的畫面像是某種召喚,讓我心生向往,想要親眼去看一看這個氣質如此平和的湘西古村。
高椅古村被粉紅的桃花、黃色的油菜花簇擁著 作者:李雲防
█ 游記正文:
一群人從清晨走到傍晚,終於在群山之中,找到了“江南第一村”---會同的高椅。其實,一天的車馬勞頓又算得了什麼呢?那個叫通碧公的人,辭官不做,尋尋覓覓,從南宋找到元朝,124年的時光,五代人的心血,才找到了這塊風水寶地,就是高椅。
如果是春天,那桃花盛開
深秋的早晨,我站在那個叫鸠坡的地方,忍不住哇地叫了一聲。想當年的楊家先祖站在這裡,一定也是驚喜莫名:就是它了!
那條溫順的巫水,一路奔跑著,突然調皮地拐了一個大彎,老成持重的雪峰山慌忙往後一退。大山是高高的靠背,小山是舒適的扶手,一把太師椅就安在了高山之上。
春天裡 作者:范洪
一棵500年的樟樹枝繁葉茂,如一把大傘庇護著這個村子。巫水優雅地在村前蜿蜒而去,清亮亮的水倒映著藍天白雲,沿河是一株株高高的白楊樹,秀麗挺拔,片片樹葉,在秋日的陽光下,金黃透明閃亮。
在青山和綠水之間,是南宋诰封威遠侯楊再思的後裔們精心繡制的二萬畝椅面。48丘水田,48口水井,48口水塘。青瓦白牆的窨子屋點綴水面,有百年千年滄桑後的安詳,馬頭牆如匹匹駿馬仰頭長嘶,是千裡萬裡奔馳後小憩的歡欣。
深秋走進高椅,竟走進花的海洋。每家每戶不是在房前專門辟出花圃,就是在院子裡擺上各種盆花,即使是暗淡的豬圈牆上,也有幾盆仙人掌開著紫紅色的小花。房前屋後都栽著桃樹,高椅人不經意地說,我們高椅也叫桃花村。想象著,如果是春天,那桃花盛開,朵朵粉紅不就是給高椅穿上最美的婚紗?
家家戶戶 作者:風過的午後
有山的風骨做線條,水的靈動來滋潤,還有菜園裡嫩綠的蘿卜菜、金黃的桔子、青紫的扁豆、院子裡盆栽的菊花、仙人掌來點染,這是一幅怎樣的山水畫?我只知道,楊再思的後裔從此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再也沒有遷移。現在村裡594戶人家,85%都姓楊,侗族。
一朵五瓣梅開在椅面上
走進高椅的小巷,你就知道高椅不只是一幅田園山水畫,而是一冊厚重的史書,只因時間的磨損,這冊書只保留了近600年的歷史。從明洪武13年到清光緒7年,104幢窨子屋不疏不密,組成一朵梅花開在太師椅的椅面上。每幢房子的建築年代都有封火牆底層的銘磚為記。村中的五通廟是花蒂,大塘是花蕊,五個村子就是五枚花瓣。
高椅的小巷窄窄的,僅容一人挑水換肩,青石板已深深地嵌進泥縫裡。比起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高椅的窨子屋少了許多霸氣。雖然也是高高的青磚封火牆防火防盜,但院中有院,門中有門,院院相通,戶戶相連。家家雞犬之聲相聞,炒菜香氣隔牆四溢。
牧歸 作者:范洪
每幢窨子屋都是坐北朝南,門內有門,大門照壁上方尚留有色彩斑斓的繪畫,或大禽猛獸,或松菊梅蘭,中門來貴人才開。跨過高高門檻,裡面是天井,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使青石板上長滿了青苔。廊階鋪的也是青石板,大的有4米長,1米多寬。院子都為兩層穿斗式木結構小樓。堂屋門前很多掛有木匾,有的勉強看出是“藝苑先聲”,有的已辨不出顏色。
進得屋來,地面一律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築就的“三合泥”,這樣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滑,涼爽而不潮濕。再看廳堂、居室的門雕、格扇、欄桿都十分精巧,圖案家家不同樣,但都有福祿壽禧、封侯拜相的吉祥寓意。就是一個五層的台階,高椅人也要建得一級比一級寬,一步比一步高,意謂步步高升。
山水之間 作者:夕顏
在高椅村的中央,一座小小的庭院讓我們贊歎不已,院內並排兩方池塘,一方叫紅魚塘,一方叫黑魚塘。紅魚塘養觀賞魚,黑魚塘養食用魚。休閒觀魚,客來添菜,調節氣候,消防用水,四種功用,真是妙極。
高椅人精心地過著日子,他們的窨子屋裡藏著明代的皮箱,兩只獅子的藍寶石眼睛還在閃亮,清道光年間的樟木神龛上的浮雕仍然栩栩如生。還有明清兩代的太師椅、雕花床,更在訴說著高椅過去的富足生活。在巷子的轉彎處,你注意到牆角是圓的,高椅人告訴你,這是怕撞壞花轎而設計的。村裡還保留有四台明清的花轎,這裡的姑娘不坐花轎不結婚。
“五瓣梅花”半凋零 作者:柴文
高椅人也用自己的智慧精心守護著這片樂土。在一處窨子屋的櫥櫃下,隱秘地埋著一太空陶缸,只要探頭去聽,就會聽到50米外的腳步聲。據專家考證,這還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監聽裝置。村民們還在後山上修了數條圍山路,一有外敵入侵,備好滾石,打它個落花流水。梅花狀的民居,像個迷宮一樣,據說曾讓兩個竊賊東奔西竄找不到出路,大白天被抓個正著。
高椅人心安理得地過著他們的太平日子
醉月樓裡,書香如蘭
洪江古商城的光洋聲和唱戲聲早已悄然遠去,高椅古民居的書香如蘭卻一直在空氣中彌漫。
在高椅穿梭,古風清韻到處流淌。家家的門枋上有或“關西門弟”或“耕讀傳家”或“清白家風”題字,據說,楊姓祖先東漢楊震博覽經籍,領袖群儒,在當時被譽為“關西孔子”。他一生剛直廉正,告誡後輩要“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所以後世的楊氏子孫都在大門上題上祖訓。
高椅古民居之春 作者:范洪
高椅人時時不忘耕讀傳家。在小小的村寨曾經有五座學堂。我們今天看到的還有“清白堂”,是普普通通的兩層樓房。清嘉慶年間,屋主貢生楊盛文把它改為學堂,3年後,3個兒子都考取功名,當時的湖廣教谕賜“名魁三楚”的匾額以彰教風,再過3年,楊盛文的3個侄兒子又同時進學,又得了“美盡東南”的匾額。於是村子裡的學童都被送來讀書,共154人考取功名。湖廣學政又贈“百年樹人”的匾額。清代一叫楊秉章的人為此寫了一首詩“清清白白一書堂,多士藏修國有光。朝夕功夫何處下,唐詩晉字漢文章。”
巫水邊 作者:范洪
書香的浸潤使高椅人的生活變得雅致起來。至今村裡還保存有曾經供文人吟詩作賦的“醉月樓”。古今詩聯在這裡也隨處可見。巫水碼頭邊的兩根大柱上是“四壁雲山合畫意,一江煙雨富詩情”。牌坊上是“傳家詩禮聲名遠,繼世簪纓德澤長”。一青花瓷鑲的門聯“滿地綠蔭飛燕子,一簾晴雪卷梅花”竟是明代著名書法家汪守和的手跡。
歷史的一角 作者:風過的午後
“一村幾座讀書堂,為國儲才族有光。苦讀寒窗人不寐,五更猶聽誦文章”。對文化學習的重視,使高椅不同於別處的埋頭耕作,使高椅代代出人才。明清時期,出了有功名的文武人才293人。民國時期,會同縣總共出了10個大學生,4個在高椅。現在全村有大中專畢業生180余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1 人。
種菊東籬下,悠然對巫水
有人在菜園裡揮汗如雨,也有人坐在門前曬太陽打閒講,還有老人在五通廟裡下棋拉二胡。高椅人想勞作時勞作,想休息時休息,想娛樂時娛樂,一切自己作主,過著令人羨慕的閒淡生活。
但高椅人有兩樣是雷打不動的,那就是四月初八要吃黑米飯,九月二十八要演傩堂戲。黑米飯是用一種叫滿坡香的樹葉搾汁,去煮糯米,煮熟就變成了黑米飯。四月初八這一天,一定要做黑米飯,備辦酒肉,將出嫁的姑娘請回來做客。這習俗後面是一個楊九妹救楊八哥的傳奇故事。走到上寨,我們竟然見到三五個婦女在做黑米飯,清香飄滿了院子。原來,這是特意做給外來的游客嘗鮮的。
袅袅炊煙 作者:夕顏
九月二十八的傩堂戲在高椅流傳已有兩百多年了,起源於驅邪酬神、消災納福的原始歌舞,有“戲劇活化石”之稱。在高椅,我們看到了200多年前的傩堂戲面具和畫滿了各路神仙的五米長的“綠”。聽說我們想看傩堂戲,高椅人還興高采烈地給我們來了一段《和神》。九月二十八這天,他們要在五通廟演上三天三夜。
在高椅閒逛,這家的女主人拿出煮熟的板栗和清甜的柚子招待你,那家的男主人請你坐高腳火塘,要割下火塘上薰得噴香的臘肉招待你。吃飯時,他們要你放心吃:我們的田裡菜園裡是從來不打農藥的!
帶有徽派民居風格的封火牆
在高椅,動物們也過著無比幸福的生活。鴨子們由主人送到山那邊田裡吃最新鮮的谷子,牛一年四季都悠閒地在山上吃草,只有春耕時或冬天才牽回家。狗呢,清晨和傍晚,我都見到它在河邊照鏡子,撩撥小船上歇息的鸬鹚。
在高椅徜徉,在高椅尋覓。
其實,楊姓先祖的124年又算得了什麼呢?許許多多人,從東晉找到如今,尋尋覓覓,1600年的歲月,只為找到心中的桃花源。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作者:范洪
1600年又算得了什麼呢?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尋找,尋找失落了的伊甸園。
離開高椅,那些傲霜的鮮花、門窗上的花、太師椅上的花、牆上彩繪的花竟一齊開在我的夢境裡,那麼鮮艷,那麼燦爛。(文字作者:易禹琳)
█ 景點介紹
高椅村位於湖南省會同縣,沅水上游雪峰山脈的南麓,近貴州省。杜甫《詠懷古跡》中有一聯:“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句中“五溪”之一的雄溪,即現在的巫水,就在高椅的東面。這裡原名渡輪田,顯然古代是一個渡口。後來,因村寨三面環山,一面依水,宛如一把太師椅,把村子擁抱,於是更名為高椅村。
高椅古民居建築的自然選位符合中國古代《周易》陰陽、五行學說。古村建築整體布局按梅花狀排列,巷道與封閉式庭院呈“八卦陣式”將古村分成了五個自然村莊。道路縱橫交錯,宛如網狀,進入村中,如入迷宮,叫人找不著出路,由於地形地物復雜,幾百年來,這個村子從未受過土匪、強盜的騷擾。
地址: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城東北48公裡
門票:30元
咨詢電話:0745-8726148
注:今年的高椅古村桃花和油菜花大概在三月中旬會開放,花期約一個月。
屋門前 作者:范洪
古村看點:
馬頭牆
古村建築為木質穿斗式結構的兩層樓房,四周封有高高的馬頭牆,構成相對封閉的庭院,當地稱為窨子屋。這種建築因為是高牆封閉,僅開小窗,有防風、防火、防盜的特殊功能。近百年來,高椅村尚沒有一家失火殃及四鄰的先例。
雕梁畫棟
與張谷英村相似,高椅古村每家每戶相通。這是典型的明代江南營造法式,侗鄉風情更増添一份民族特色,照壁上方色彩斑斓的繪畫,或大禽猛獸,或松菊梅蘭,可以看出當時的主人是武將還是文人或者農家。房屋建築式樣優美多姿,大都飾以壁畫、牆頭畫,門窗都是隔扇花式樣,花紋各異,或龍騰、或鳳舞、或花鳥、或人物,匠心獨運,技藝精湛,現仍保存有很多的丹青墨寶、石雕、石碑、镌刻等藝術品。庭院內的木構樓房,門窗多有精美雕飾,不少庭院、堂屋前懸掛匾額,照壁多繪壁畫,屋內明清家具隨時可見。
風水寶地 作者:midike
防盜缸
防盜監聽缸所在的住宅是明早期建築,原房主是當地首富之一,為防盜竊,在其廚房裡埋有一口缸,缸口直徑六十厘米,深五十五厘米,缸口與地面持平,平時蓋上木板,並有一碗櫥遮掩,不易被人發現,需用時取掉木蓋板,可監聽到五十米外的腳步聲。據考證,該裝置為國內最早的監聽裝置。
紅黑魚塘
古村建築在防火、防潮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地基用小青石砌築,高出地面六十公分,有較深的排水溝,房屋密集區還設有下水道和水塘。紅黑魚塘開鑿於清朝嘉慶末年。左塘是用來養觀賞魚,故名紅魚塘。右塘用來喂養食用魚,故名黑魚塘。兩池塘與村內的排水系統相通,是村落排水系統的一個蓄水池。雖然整個村子是以木質建築為主,但由於高牆封閉,下水道縱橫,高椅得以防火、防潮,使這些明清時代的古建築歷經六百多年不朽。
一甲亭 作者:柴文
一甲廳
村中一處路口有一座涼亭,名為“一甲亭”,亭中兩側有寬寬的木板凳,供往來人等歇腳一坐。可千萬別小瞧了這座其貌不揚的涼亭,它可是修建於明正統二年(1473年),屬斗拱式官式建築,是南方諸省中僅存的一座官式涼亭,除了文物價值,此亭還因有一獨特的亭規而聞名:白天只准老年人在亭中閒坐聊天,禁止青壯年於亭中閒坐。
余慶堂
房屋是清代中期所建。房屋中堂的門楣上懸掛著一塊“藝苑先聲”的匾額。這塊匾是鹹豐元年房屋主人楊春元考中武秀才,其弟來恭賀時送的。這塊匾設計非常別致,雕刻有琴、棋、書、畫,還有龍鳳呈祥和天官賜福的雕刻畫。
大塘
大塘鑿成於明朝嘉靖年間,是全村最大的污水沉澱之地。過去,這口塘景色很美,柳浪莺飛,碧荷漣漣,宛如一張巨幅丹青一樣美麗。另外,這個大塘在整個村落的布局上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按風水學來說,高椅古村房屋的建築與分布,是依據風水學裡的“龍脈”走向而排列成了五個自然群體,即五瓣梅花。五通廟是花蒂,這大塘就是梅花之芯,是“五龍聚首”之處。所以,古人在對高椅村團進行整體規劃時,把村落裡的五朵“梅花”的水都聚積到了大塘,然後再由大塘統一排放到巫水河裡。
月光樓 作者:柴文
月光樓
離“一甲亭”不遠之處,有一座“月光樓”,該樓建於道光年間,本是一座月光大院的旁樓,但大院於光緒20年失火被毀,現在僅剩此樓。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樓”,是因為其樓前地勢空曠,左右前方皆無遮擋,適宜於此賞月。為此,原屋主還特意將樓前的池塘稱為“月光塘”。不過,此樓最值得被稱道之處,還是它那數扇拱形窗戶和那寶瓶狀窗欄桿所彰顯出的濃濃的西方建築風格。這是因為在民國初年的時候該樓主人曾到國外留學,接受了西方思想,打破世俗偏見,將月光樓改建成了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築,讓西方文明之風,吹進這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小山村,並與傳承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之風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蔣太君墓
高椅楊姓始祖母蔣氏,被尊稱“蔣太君”,是宋末元初的一位保宋抗元女英雄。在元軍侵入時,她為保護高椅村民安全,英勇抗敵,不幸犧牲。葬於此麻園地,故後人又稱她為“麻園太婆”。
古村錢莊
房屋為清朝嘉慶時期建築。光緒皇帝時,房屋的原主人楊宏诩到省城參加比武,中了武狀元。當時的縣太爺為表示嘉獎,特賜了一塊匾額“盛世鴻儒”。由於有了武狀元,當地地痞和土匪不敢來犯,這裡也就逐漸被一些有錢人家視為保管財物的安全之所,於是就慢慢地發展成為了錢莊。
醉月樓
該樓於同治年間改建,原樓主人楊宏煌是個文庠生,善詩賦,好以文會友。因此,經常有一些文人學士來這裡集會,飲酒賦詩,品茶賞月,該樓也因而得名為“醉月摟”。後來在宣統年間,由於新思想的傳入,男女平等觀念在當地一些先進人士當中得到提倡,再加上當地一些女子要求人學的願望強烈,這裡便改成了一所女子學館,專供當地女性求學所用,並一直延續到抗戰勝利後才停辦。
關西世家 作者:李雲防
關西門第
一個石刻的大門,大門的門楣上有“關西門第”四個大字。高椅楊姓人家為弘揚祖德,大都在大門或廳堂的門楣上掛有“關西門第”、“清白家聲”、“四知堂”、“耕讀傳家”等牌匾,並以此作為庭訓告誡後人要“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為官”。
周邊景點:
洪江古商城
從地理位置、聚落特點上看,高椅更像洪江古商城的一座“後花園”。 從高椅到S061道(據說這是“會同縣第一條水泥鄉村公路”),再往北面的洪江古商城,車程僅半個小時左右。古商城坐落在沅水、巫水匯合處,它起源於春秋,成形於盛唐,鼎盛於明清,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臘、鴉片而聞名,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區的物資集散地,是湘西南地區經濟、文化、宗教中心,素有 “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會”之美稱。
█ 線路規劃:
高椅古村行程做一天的規劃足矣,上午從懷化出發,中午到古村後找個農家樂嘗嘗侗族美食,古村不大用兩三個小時就可逛完,當然如果需要看看古村全景的話,就得問問當地哪裡位置不好。如果是來拍桃花和油菜花的話,那就要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趁著山裡起霧,光線正好的時候,好好的拍拍。
周邊串游:
在懷化市的諸多旅游推薦路線中,“高椅”的名字一定會在“二日游”、“三日游”中出現,並稱其處於“張家界-洪江古商城-高椅古村-通道-桂林湘桂西南旅游黃金線的中心環節”。大多數人都會把洪江古商城和高椅連在一起游玩,如果時間充裕,張家界、通道、沅陵地區都可以順路游玩。
站在“太師椅”上看古村 作者:李雲防
█ 當地交通:
高椅村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沅水上游雪峰山脈的南麓,近貴州省。在古文獻記載中,高椅所臨巫水,被稱為“雄溪”,是沅水中上游5條主要支流之一(雄、滿、酉、舞、辰),古名“五溪”——在更久遠的年代,高椅是名副其實的“五溪腹地”。即使是今天,它也屬湘西南邊陲范圍。
到達懷化
從全國各地去湖南省的懷化市交通非常便捷。懷化是“五省交匯處”譽為“火車背來的城市”。
懷化鐵路局訂票電話:0745-96020088 【局管內廣東省、湖南省、海南省可以直接撥打,局管外省市需加撥區號】
到達高椅
先從汽車南站到洪江的班車,中午一點有一趟洪江到高椅的中巴車,票價:12元。【懷化到洪江一般1小時20分鐘,洪江到高椅一般1小時多點。】
也可以從洪江坐30元的面的2小時至高椅古村,如包車一輛出租車一天400元。
█ 當地住宿:
高椅古村的住宿條件不是很好,不過最近幾年農家樂發展的很快,基本都是餐飲住宿一體。
住宿推薦:
上寨山莊 聯系電話:13174206796 參考價:60元/床位,不開空調25元/位
懷化侗鄉旅館 聯系電話:13574590548 參考價:60元/床位
懷化鄉裡農家 聯系電話:13874466887 參考價:70元/床位
█ 當地美食:
高椅古村屬於侗族聚集區日常飲食與苗族、土家族均有較大的差別,他們以“侗禾糯”為主食。侗禾糯做成的飯軟香可口,不散不粘,適宜於做成飯團攜帶出門。即使在家,侗族同胞也常用手抓起,捏成團吃,故名“手抓飯”,又名吃“糯團飯”。 侗族還以水產為美味,酸魚歷來是侗族同胞喜愛的一種佳肴,故侗諺雲:“吃的糯團飯,送的鯉魚酸。” 侗族同胞還喜歡吃粑粑,常把粑當飯,把粑當菜,把粑作禮。除此以外,湘西侗族還好食異味,如蚌殼肉、螺蛳肉、鳅、鳝、蛇、鼠、蝌蚪、四腳蛇、幼蟬、幼蝗、土蜂蛹等,都是侗族家常美食。
就餐推薦:
上寨山莊 便餐15元每人兩個菜,也可以點菜。 聯系電話:13174206796 黃阿姨
█ 其他信息:
整體布局
從整體來看,高椅古村的先輩們將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富有哲理的規劃布局融合在一起。古村以五通廟為中心,每棟建築坐北朝南,外表相似,呈梅花狀分布排列,巷道與封閉式庭院呈八卦陣式,將村落分為五個自然村莊。村內保存有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緒七年五百年間的古民建築一百零四棟,總建築面積近兩萬平方米。是湖南省迄今發現的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建築村落,被專家譽為“江南第一村”、“民俗博物館”。無論從古民居建築群落的地理分布還是建築的形態特點、以及內部結構與周圍山水園林、地形水系的關系,高椅古村都極具人文特質。
文化底蘊
高椅文化積澱深厚,蘊涵著非常豐富的古建文化、侗文化、民俗文化、巫傩文化、宗教文化和耕讀文化。“清白堂”、“醉月樓”曾是文人學士聚會及娛樂的場所,自古有著濃郁的耕讀文化氛圍,學館、祠堂、學館、涼亭、土地廟等公共建築保留至今。高椅的每棟屋子都是一本無言的書,寄托著古人的價值觀念與人生憧憬。一棟修建於道光年間的屋子裡面有一個雕刻非常精美的神龛,其做工精細,雕刻式樣優美,雕的花、鳥、猴等形象更是寓意深刻,有“喜鵲鬧梅”、“封侯拜相”之意。高椅人為了弘揚祖德,將“關西門第”、“清白家聲”、“清白堂”、“耕讀傳家”等牌匾高掛門楣之上,並以此作為庭訓,告誡後人“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為官”。
民俗風情
像許多古村一樣,高椅的原住居民依然在這裡平靜的生活。這裡民風淳樸,許多傳統習俗流傳至今,有“民俗博物館”、“耕讀文化”的典范等美譽。在這裡可以欣賞民族歌舞表演,品嘗侗族農家飯菜,居住侗寨木樓,體驗侗家生活。穿行村落,時不時有肩挑手扛的原住居民穿行青磚瓦巷裡,肩上的扁擔被重重的貨物壓得咯吱咯吱地響。走到一家屋檐下,老奶奶正在太陽下翻曬自家熏制的臘肉,黝黑的油光在陽台下噴薄滲出。村裡先輩的生活細節不僅一代一代流傳到了今天,還在房屋建築中體現,形成一道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