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月的緊張籌備,大型文物展覽“絲綢之路”於2014年11月6日下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至2015年1月5日,展期兩個月。“絲綢之路”匯集了來自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4家文博單位的400余件文物珍品,是近年來國內舉辦的綜合反映絲綢之路悠久歷史和偉大意義的最大規模的展覽。
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新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絲綢之路”展覽是目前有關絲綢之路的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展覽;展出的一級文物眾多,有些文物是首度展出;首次將草原絲綢之路、沙漠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統一於一個展覽中,對絲路過往與偉大成就進行了全方位的立體展示;首次將營盤男子墓、李賢夫婦墓、虞弘墓以及金鄉縣主墓作為組合集中在一個展覽展示,讓觀眾從漢晉至隋唐清晰地感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狀況。
兩千余年來,絲綢之路作為中西交通的大動脈承載著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對話,彰顯著古代中國開放的文化品格、不朽的文明成果。中國以恢弘的氣度和包容的胸襟與世界通好,互通有無,相互學習,共同發展,不斷為古老深邃的中華文明注入新鮮血液,成就了世界東方巨人的地位。在這一過程中,西方的植物、香料、珍奇珠寶、玻璃、金銀器和一些珍禽異獸等陸續輸入中國,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以及科學技術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不僅拓寬了中國人的視野,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和生活。與此同時,中國的絲綢、銅鏡、茶葉、瓷器、作物、藥材、鐵器以及四大發明等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入西方,為世界文明燦爛輝煌的畫卷繪上了濃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