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石碑深藏於大瀝城區樓宇,近日在街區建築普查中得以重見天日。昨日,記者來到大瀝鎮興隆街,看到了這塊鹹豐年間遷建的“金花古廟”石碑。這塊石碑被嵌在一家賓館側邊的牆壁內。石碑的中間刻著“金花古廟”四個大字,左下角有“關中王令”四個字以及“渭水”兩個印章,而右上方有“鹹豐元年孟冬遷建”。
大瀝鎮西區社會管理處副主任劉偉介紹,王令是康熙年間廣東按察使司,但不明白為何石碑上還有鹹豐年間的字樣。南海區博物館副館長盧莜洪說,石碑是真的,但年代仍需考究,比較有可能的是石碑在鹹豐年間遷至此處。
大瀝居民陳阿姨表示,她曾參與古廟的拆除。“以前古廟被破壞得很厲害,上世紀70年代末期古廟僅存一進兩屋的格局。當時由於城市發展需要,就把它拆掉了。”而據一位街坊稱,金花古廟拆除之後,石碑一度被藏於倉庫之中,“小時候曾經見過”。而古廟原址上新建樓宇時,石碑就被當做建築材料鑲嵌到了牆壁裡。
劉偉表示,目前正組織專家考究該石碑的價值,如果文物價值很高,可以考慮重建金花古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