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宋新潮解讀《博物館條例》最核心部分

宋新潮解讀《博物館條例》最核心部分

日期:2016/12/14 21:51:37      編輯:古建築保護

        3月20日,我國博物館行業第一個全國性法規文件《博物館條例》正式實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博物館發展的舉措。眾所周知,博物館既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同時也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休閒場所,與民眾的文化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條例》一經出台,立即引發各界熱議。5月21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宋新潮做客《文化名人訪》,他指出,這個條例的出台很清楚地展現了國家要鼓勵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意圖。

  “之所以叫《博物館條例》,而不是《博物館管理條例》之類的,這就說明了國家是要鼓勵博物館事業發展。”宋新潮說。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據最新統計,目前博物館有4510家左右,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345家。在這十年間,我國幾乎每年增加100個博物館的增長幅度,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增長最快的一個國家。宋新潮認為,《博物館管理條例》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中國博物館蓬勃發展的時候,如何去規范它,使它更專業化;同時在社會上發揮巨大的文化作用。“這個是《博物館條例》公布最核心的部分。”宋新潮說。

  “發達國家幾乎是每平均十萬人一座博物館,現在我們是三十三萬人一座博物館,那麼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我們的差異了。”宋新潮向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介紹,與世界博物館比較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法國、德國相比,我國的博物館還處在一個發展中的水平。

  “未來對於怎樣規范管理,如何發揮藏品、文物的作用,實際上對於非國有博物館,會提出同樣的要求,或者說可以調動一定的積極性。” 宋新潮如是說。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近年來,多地非國有博物館數量猛增,據統計,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4000多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811家,占比19.5%。但缺乏良好的運營保障機制,藏品奇葩、無證經營、監管缺位等問題,成為困擾一些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阻力。場地設置,硬件設備,人員費用,對很多非國有博物館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開支和問題。

  宋新潮介紹道,從中央政策上,國家文物局曾經跟七個部門,聯合下發過關於支持非國有博物館這樣的一些文件。中央財政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經費,來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實際上來講,在這個方面都是真金白銀,而且是很實在的一個支持。”他解釋道,另外,目前省級跟市級的政府,總共出台了大概四十一個這樣的文件,也主要是在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其中包括土地、館捨,是通過政府服務購買服務的方式,來支持博物館的發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