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膠州發現兩千多年的漢墓
日期:2016/12/14 12:17:27   編輯:古建築保護兩千多年的漢墓。牟成梓 攝
多年前,在膠州裡岔鎮辛屯村北側嶺地上,就一直立著一個大土堆,它一直沒引起村民注意。前幾天,土堆周圍發現了多塊帶菱形花紋的古磚頭,這才揭開了它的身份。昨天,記者從膠州博物館了解到,根據出土古磚頭和封土構造,他們初步推斷“大土堆”是一座距今兩千多年的漢代古墓。經進一步認證,古墓所在地就是漢代諸侯國黔陬的封地。
發現
丘陵大土堆現花紋古磚
在膠州裡岔鎮辛屯村北側一片嶺地上,一直有一個大土堆。“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大土堆一直存在,前幾天俺意外看到土堆旁邊弄出來不少磚頭,這些磚頭從模樣和顏色一看就不是現代的。”昨天,辛屯村村民張先生說,從他小時候記事起,村裡一直流傳著這個大土堆是一座古墓的說法,因一直沒有發現任何證據,所以迄今土堆身份仍是謎。四天前,他偶然路過這個土堆,卻意外從土堆四周發現了多塊帶花紋的古磚,讓他和村裡人認為這些古磚和流傳已久的這個古墓有關。
鑒定
古墓確定漢黔陬國封地
昨天,記者從膠州市博物館了解到,村民所說的這個大土堆,被鑒定是一個距今兩千多年的漢墓,那些古磚則是當時先人用於修建墓葬的漢磚。“可別小看了這個漢墓,它的作用非常大。”昨天,膠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說,早在多年以前,他們就一直在尋找史書上記載的漢代諸侯國黔陬遺址,這處漢墓的發現讓他們最終調查確定,此地就是漢黔陬國封地遺址,目前這處漢墓已被列為膠州當地保護點。
昨天,記者在辛屯村這處嶺地看到,“大土堆”位於嶺地西側,面積只有十幾平米,周圍樹木林立。記者注意到,在土堆西側散落著多塊漢磚,這些漢磚都呈黑色,寬約10厘米,長20多厘米,有些已經破損,幾乎每塊漢磚上都刻有一些菱形或不規則的花紋。
延伸
在漢代膠州已高度發達
昨天,記者了解到,在漢代,就一直存在封國制,這種“國”屬於一種行政區劃,就是皇帝會對一些家族成員和有功之臣給予封地,讓他們自轄管理,史稱諸侯國。據悉,遠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先民在膠州這塊地方定居,他們以石斧、石鏟、石刀為工具,耕作漁獵,繁衍生息,創造了具有濱海特點的大漢口文化和龍口文化。在接下來歷個朝代中,膠州經濟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發展,在當地也因此有了黔陬和祓國等多個漢代諸侯國。“這幾年中,膠州發現的漢墓先後有上百個之多,這些古墓不僅確定了各諸侯國封地劃分,更是成為在漢代膠州各方面已高度發達的歷史見證。”工作人員說。
昨天,記者了解到,西周時期,膠州膠西鎮城獻村設立介國,這也是黔陬國最初所在地,後來齊國將古介國消滅以後,黔陬古城一度為齊邑,也就是齊國都城。公元前221年,秦朝在此設立“黔陬縣治”,西漢因襲了“縣治”,到了漢代此地成為黔陬諸侯國,其後,在一次地震中黔陬古城消亡,遷移到今裡岔和鋪集一帶區域。隨著時代變遷,漢代以後黔陬國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