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對古城古鎮的社會文化影響
日期:2016/12/14 10:11:59   編輯:古建築保護旅游業是帶有文化性質的高度綜合的服務行業,所以旅游業的社會文化作用有時更具有隱蔽性,往往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的思維觀念和價值取向。古城古鎮是保留了較多傳統文化,相對封閉的空間。古城古鎮旅游興起後,旅游者與當地居民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帶來了文化的交流、互動和碰撞,產生了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一、旅游對古城鎮社區文化的積極影響
1、旅游促進了地方文化的再建構
麗江旅游的發展不但相繼推動了麗江古城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而且還建成了一批極富傳統文化內涵的高質量的景區景點,為當地文藝精品的創作與展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出現了一批深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的優秀歌曲,如《麗江美》、《納西人》、《藍月亮》、《七個月亮》等等。瀕臨消亡的麗江納西族東巴文化借助旅游大潮的契機乘勢獲得一定程度地恢復與重建,納西古樂成為譽滿中外的文化精品。寧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由於前幾十年的社會變動幾乎造成其傳統文化的完全消失,服飾日漸漢化,民族歌舞活動越來越少,就連他們最具特色的阿夏婚及母系家庭也逐漸發生了新的變化。由於旅游的介入,眾多旅游者驚羨於其美妙絕倫的湖光山色和獨特的母系文化而紛至沓來,既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又喚醒了摩梭人的族體意識,使他們充分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獨特價值而倍加珍視、百般呵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摩梭人傳統文化的保留與復興。
2、旅游強化了接待地的民族認同意識
民族認同是民族的社會存在的反映,是對“周圍的可感知的環境的一種意識,是對個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民族聯系的一種意識”。旅游業的發展,喚起了納西人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與再認同,引發了民族意識與民族旅游的互動。借助旅游的開發,種種已經或正在消失的象征著民族精神的文化事象由於日益得到海內外尤其是本民族的熱切關注,而得以蘇生和再現,從而增強了自我民族認同的內趨力。正是在麗江民族旅游的特定場景中,象征性的納西民族意識借助其身份的再認同得以強化,並在與民族旅游發展的互動中得以傳承、延續和發展。
3.旅游並沒有影響當地居民的核心文化
旅游的發展,對當地居民的核心文化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破壞。一項通過105戶摩梭家庭的調查顯示,摩梭人仍然保持著其核心的傳統文化。家庭成員婚姻形式只有阿夏異居婚(走婚)一種的占了47%,只有阿夏同居婚的為17%,只有一夫一妻制的為13%,另外,23%的家庭中有2種或3種婚姻形式並存,雖然這種變化體現了摩梭人的婚姻形式存在著向一夫一妻制轉化的趨勢,但可以看出“阿夏”異居婚的人群比例仍然占調查家庭中的50%以上。主要原因是對摩梭文化保護意識的增強使得摩梭人開始有意識的關注自身的文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阿夏”異居婚的作用。在以旅游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落水村的調查中發現,這裡摩梭人的摩梭意識、自信與文化自豪感,勝過其他地區的摩梭人。越來越多的摩梭人意識到吸引旅游者的原因是他們獨特的文化,從而開始關注並研究自身的文化,這一切都對人們維持原有的婚姻觀念有著促進作用。
二、旅游對古鎮居民社會文化的消極影響
盡管旅游者與古鎮居民之間的交流和影響是相互的,對於古城鎮居民而言,他們同旅游者接觸是長期不斷的,由於旅游者的不斷刺激,對古城鎮居民產生疊加影響,因此,旅游對主客雙方文化的沖擊並不平衡。再加上古城鎮通常是一個較小的封閉的社會,在主客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經常處於弱勢文化的位置,所以古城鎮旅游對古城鎮居民的社會文化也有消極的影響。
1、示范效應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識和生活方式介入古鎮社會中,引起古鎮居民的思想變化,產生各種影響,這種作用稱為示范效應。示范效應是旅游對目的地社會發生影響的主要途徑。受示范效應影響最大的是年輕人,老一代居民雖不同程度地受到外界生活方式的影響,但仍保持著祖先們傳下來的生活習慣。外來游客不論來自國外或國內,都是相對比較富裕的消費者,對接待地充滿好奇而有戒心,他們無意識的行為或不同日常生活的高消費行為往往也會給當地年輕人造成較大的心理沖擊而引起心理失衡。
2、對傳統工藝的影響
旅游業的發展引起了旅游地工藝美術風格和形式上的變化,也改變了這些工藝美術品原來的意義,一些原來富有宗教和禮儀意義的工藝品現在也變成了純粹的商品。
3、對傳統習俗的影響
某些古鎮的傳統節日以及風俗習慣常常經過預先安排以娛樂的形式被介紹給旅游者,從而失去了其原有文化意義。傳統習俗的商業化、庸俗化,帶來“舞台的真實”,真正“典型”的真實風格要麼變味,要麼消失。
總之,旅游作為一柄雙刃劍,雖然不可避免地給古城古鎮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唯有確立社會性的旅游發展觀,尋求一種在旅游開發的同時又能有效保護傳統文化及其所依托的文化生態環境、使旅游與文化持續協調的模式,盡最大可能在旅游開發之初就考慮到將旅游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的措施,以真正實現接待地包括社會、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