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走進壽縣,品讀厚重文化積澱的迷人風姿

走進壽縣,品讀厚重文化積澱的迷人風姿

日期:2016/12/14 10:08:54      編輯:古建築保護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人心不足蛇吞象這一系列國人耳熟能詳的成語,原來都跟一個地方有關,它的名字叫壽縣。
    這座國家文化歷史名城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東鄰長豐縣,北與淮南市、鳳台縣毗鄰,西靠霍邱縣,南與六安市、肥西縣相連。初踏入壽縣,這裡與眾多歷史文化名城一樣,一道道的古城牆,一處處舊民宅……頓時讓人領略到古風撲面,古香沁心,古色撩人的雅致,無不讓人感受它悠久的歷史。最讓當地人驕傲的是,別的古城牆由於年代久遠或因經濟發展而保存不善早已完成了歷史使命,但是壽縣的古城牆只到現在還在護衛著古都的居民,1991年的特大洪水將古城牆的一大半都淹沒了,可是城內的10萬居民安然無恙。如今這已有800年歷史的古城牆依然將壽縣城緊緊地環抱在自己的懷中,徜徉在全長7100米的城牆上,極目遠眺,腦海裡仿佛浮現出當年的車水馬龍。高聳的城樓、綿延的城垣,壽縣城因古老的城牆而生動、久遠。
    沿街踏行,在城內東北偶,古樸的報恩禅寺呈現記者面前,“信步東禅寺,夕陽古塔尖。
    院深藏野竹,垣矮如遠山。端坐佛含笑,頌經僧不閒。一聲清磬動,明月送人還”,這首《游東禅寺》詩中所指東禅寺,就是壽縣城內千年古剎報恩禅師寺,踏入其中,規模之大,建築之雄偉,在江淮大地上可謂首屈一指,走到東大寺巷盡頭,越過高大紅色的照壁,邁進山門,即到第一進大院,院內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再穿過二佛殿,便來到第二進深院,千年銀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和東西廊房掩映在綠蔭之中。盡現千年古剎昔日深邃和古樸。
    穿過大殿,即來到第三進院,毗廬閣居高臨下,肅穆典雅。越過西側圓門,看到新建的“碑園”。在這裡不僅可以盡情欣賞歷代名人碑刻,一飽眼福,而且可以漫步在古樸典雅的長廊之中,抒發思古之幽情。對於現代都市生活的人來說,快節奏的生活常常讓人感到無所適從,看看古畫碑文,聽聽念佛誦經,或許心結就此打開,人生便豁然開朗些,片刻淡泊、靜谧原來如此寶貴。
豆腐的發源地
    從城內一路北上,區區一裡多的路程,眨眼間便到了,也正因如此,八公山常常被稱為壽縣的“後花園”,而跟這個“後花園”有關的歷史足以讓人品讀良久。一千六百年前,這裡發生了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在這裡招賢納士,講經論道,編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百科全書《淮南子》,天文、地理、哲學、倫理包羅萬象,“女娲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成語典故脍炙人口;據傳,淮南王劉安雅好道學,欲求長生不老之術,不惜重金廣招方術之士,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晉昌、毛被、左昊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爐,煉仙丹以求壽。他們取山中“珍珠”、“大泉”、“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煉丹不成,豆汁與鹽鹵化合成一片芳香誘人、白白嫩嫩的東西。當地膽大農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於是取名“豆腐”,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於世”。
   一路前行,沿途迷人的風景足以讓目不暇接,各種名勝古跡、典故更讓人流連忘返,品一段歷史,賞一路美景,讓過往游客不由的羨慕起古城人民,羨慕他們的幸運,大自然造物主把這方寶地賜予他們。生活節奏快的現代人,煩了累了抑郁了,求一塊身心的棲息地調節性情的地方,而八公山這一份難得的清涼和幽靜足以讓游人告別鬧市喧囂、鋼筋混凝土冰冷。美景、典故可一飽眼福、耳福,但一頓豆腐宴,則會讓來往的游人對此銘記、迷戀,純手工磨制的豆腐,當地人或煨、或煮、或煎、或炸、或溜,或攏絲、或雕刻,或“葷”、或素,或冷盤、或火鍋,“螃蟹抱蛋”、“金玉其外”、“仙人指路”、“虎皮扣肉”……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異常擔憂的都市人,此刻可以毫無顧慮的“狼吞虎咽”了。
   據壽縣旅游局統計顯示,今年“五?一”期間壽縣接待游客3.8萬人次,同比增長46%,4月初至“五一”期間到壽縣旅游的游客為47.3萬人次,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8%。
    待雕琢的美玉
   大凡過去到過壽縣的人,在誇贊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際,也不無諱言地說它是一塊待雕琢的“美玉”。這是因為它的旅游資源開發遠遠不如那些江南古鎮。據說當地看過周莊、同裡、烏鎮的人,都有一種不服氣的心理,感到壽縣的諸多“名氣”不比誰家差,甚至高出許多,可的的確確不如人家的“人氣”。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近年來,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人大、政協會議、縣經濟工作會議等多次把旅游工作列入重要議程,強化旅游發展,並對旅游規劃、項目、宣傳、市場監管等做總體部署和安排。同時,明確並提升了產業定位,縣委、縣政府要求構建“南工北旅”特色經濟格局。據介紹,壽縣目前全城只能同時容納數千游客,新規劃實施後,將能容納數萬名游客。
  “南工北旅兩相依,古城新貌化神奇”,暖暖的陽光照耀著這座魅力古城,為了打造好“南工北旅”特色經濟格局,壽縣縣委縣政府干勁十足,中國書法之鄉申創工作有序進行,壽縣古城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業已提上工作日程……壽縣旅游局局長謝欣然說:“古就古到底,新就新到家。古文化名城如何突圍,目前,我們正在打基礎,但一定會一天一個樣,一年大變樣,期待下一次到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