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城區雲波路北側發現了北魏、明清時期的古墓葬群。在該古墓葬群的西北位置的10號墓的一個石椁墓尤為引人注目,到目前已發現十幾件彩陶隨葬品。該石椁墓的發現,對研究北魏歷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大同古稱平城、雲中。公元386年,拓跋珪在此定都,即中國歷史中的北魏,隨後至五世紀末的近百年中,大同成為我國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此間發現的石椁墓由墓道、封門、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組成,墓室內有石椁、石椁內有木棺。石椁為懸山頂結構,頂部是近方形石板拼接而成的兩面坡頂和石條組成的脊,前端有回廊和廊柱,後端為房屋構架。門口有左右武士俑,入口處有兩個鎮墓獸,左側為老虎形狀的神獸,右側為人面馬身的神獸。目前考古人員已在墓葬上方搭建了保護棚。
記者了解到,在椁外有不少隨葬的陶制品,做工精美、考究,有北魏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模型,氈帳上有天窗;有紅色、黑色兩頭牛拉車的牛車模型,牛的神態惟妙惟肖;還有樂俑和雜技俑。目前,考古工作人員正在給這些隨葬品做保護工作。
據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隨葬品在無氧、潮濕的環境下顏色非常艷麗,一接觸空氣,顏色容易脫落,他們為此采取了先清理彩俑身上的泥土,之後用顏料加固劑加固的措施,這樣出土文物的顏色利於長久保存。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介紹,該古墓葬在繼續發掘中,目前尚未發現文字性的記載,墓主人的情況暫未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