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西漢古墓發現帶蓋的陶鼎
日期:2016/12/14 12:17:41   編輯:古建築保護考古人員在開福區浏陽河小學工地一古墓清理出三件仿銅陶器
開福區陡嶺浏陽河小學工地發現的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的第7座古墓清理完畢。但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7號墓往東15米一處建築基坑斷面發現第8座古墓。此外,在7號墓北面2米處,地面塌陷,極可能存在第9座古墓。
昨日發掘的7號墓為國慶期間發現的4座平民墓中處於最東面的一座古墓。該墓墓坑呈東西向,長2.7米,寬1.2米,距地面深約1.7米。當該墓發掘到底時,人們發現,隨著兩千余年時光流逝,墓主早已隨棺木一道化為塵土。考古工作人員在墓坑東部發現三件仿銅陶器。據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雲輝告知,這三件陶器分別為鼎、敦、壺,依當時禮制,說明該墓墓主應為平民。
考古工作人員張大可稱,墓中出土的三件文物,壺為酒器、敦為食器、鼎為炊器,其中鼎上有蓋。也就是說,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長沙,每到豐收時節,即使平民,也可能喝上自釀的米酒。更有趣的是,在那個遙遠的年代,長沙平民日常飲食,常以帶蓋的陶鼎來烹制香噴噴、熱燙燙的“缽子菜”,顯然缽子菜並非今天常德人的專利。
此前,浏陽河小學工地曾發掘南面的第6號古墓,此墓亦為一處平民古墓。該墓惟一值得一提的是,再次發掘出一面銅鏡。只可惜,這面銅鏡已經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