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關於鄭韓故城遺址保護規劃的批復

關於鄭韓故城遺址保護規劃的批復

日期:2016/12/14 21:46:36      編輯:古建築保護

(e0HO$P7O0文物保函〔2008〕643號

)q!?(Y!u#[U fj0

9W:W[ l2af_{4\0河南省文物局:中國古建築營造網 `r8n!W b"FP+x!K

6l,r g.^7r0  你局《關於報批鄭韓故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的請示》(豫文物〔2006〕187號)收悉。經研究,我局對其中《鄭韓故城遺址保護規劃》批復如下:

Qx'b[9t&r0Y'`4N0

O$aPA/_ i:JMC.U0  一、原則同意《鄭韓故城遺址保護規劃》。中國古建築營造網 [Ps1_N.P+T7m

8N[5Xc HO"B2t0  二、該規劃尚需作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中國古建築營造網E+wAn.o*I

q"n8k]8Q|4Jd0  (一)應進一步加強對鄭韓故城遺址考古資料的研究,深化遺址價值和保存現狀評估,明確保護對象,在此基礎上完善保護區劃,深化管理規定。中國古建築營造網k$j@9~$haN

`zg&D)^0  (二)應加強對宮城和宮殿遺址的整體保護。建議將城內區域全部劃為地下文物埋藏區,將周莊、烈礓坡、蔡莊等幾個大型墓葬區劃入保護范圍,增強規劃的前瞻性。應針對地下文物埋藏區和可能埋藏區分別提出管理要求,並就建築物基礎和耕種的地下深度制訂明確的控制指標。中國古建築營造網gw;uC}L,Woa5~Q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O6q)^W!n*s

  (三)應加強對遺址本體的保護,針對城牆及其他不同類型遺存分別制訂保護措施。應進一步論證對遺址進行揭露保護做法的可行性。城牆遺址表面堆土1米的做法不宜采用,建議沿線植草標識。中國古建築營造網s&DX2}(f9s3I#gxiT

9Kk#U6Ro?E!d'\0  (四)應進一步完善遺址環境保護內容,明確黃水河、雙洎河等水系保護的要求。在保護范圍內恢復原始地形地貌的做法尚需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rL VQ0D'^h0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S|p7cFy?'e

  (五)應進一步論證建設夯土城牆等遺址博物館的必要性,並合理控制建築規模。穿越古城牆的私掘通道應予回填,不宜對外展示。

agBd-]MX0

gXj^;gjsP5?0  (六)展示規劃應當以確保遺址安全為前提,盡量減少對遺址的干預。歷史事件展示須具備充足依據,建議采用圖文說明的方式在遺址博物館中進行。地下遺存原則上應覆土保護,不進行展示,重要部分可考慮加蓋保護棚展示。不宜重新揭露展示已經回填的車馬坑。中國古建築營造網d X*Fb J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4Rc$\"n G$EYB M.I'B/Q[

  (七)遺址公園建設立足於遺址現狀展示,淡化旅游休閒功能,同時應避免人造景觀和園林化的傾向。中國古建築營造網ux`HBZ W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V0d+Vbql[

  (八)規劃文本和規劃說明的用詞、術語、審批程序和圖紙等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審批辦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要求》的規定,做到准確、規范、統一。

l2C7]U%B0C D;O9Y0

+`|r F"o0  三、請你局組織規劃編制單位,按照上述意見,對規劃進行必要修改和補充,並經你局核准後,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的要求,報請省人民政府公布,並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將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總體規劃,積極組織有關部門逐步實施。

U*B%C-};p*ea {,j0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a)z$@&V C ZC8s,w

  四、規劃中提出的遺址本體保護、遺址博物館等各類文物保護和展示以及環境整治、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實施前應制訂具體方案並按程序報批。中國古建築營造網(}B7T p2V zX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l L!T)bf2~3j@

  五、你局和當地人民政府應加強對鄭韓故城遺址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指導,加強管理機構建設,完善專項管理法規,並提出具體實施措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妥善解決居民搬遷、土地用途調整和環境整治等問題,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中國古建築營造網 ~7t/HF;R9U SV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1] ]s-`:m }!U

  六、鄭韓故城遺址今後的考古工作應主要圍繞遺址的保護,開展調查、勘探、測繪以及資料整理出版研究工作,進一步搞清遺址的內涵、范圍、分布和布局,為深化保護規劃和制訂保護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A2o.Ej v9R9fz F8R Z0

Jpq9K2|Z0  此復。中國古建築營造網Rz4A1J9hahC

9|w4F+K%_A0                            國家文物局

[ _ o?1] D5n`;qR0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k.J [email protected]s9r?P w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No1m`nez0 TAG: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