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看到同事傳來的尼泊爾地震後‘被夷為平地’的世界遺產現場畫面,我感到非常痛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5月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說,“尼泊爾地震給當地的世界遺產造成了如此嚴重的損毀,我希望可以動員國際社會力量幫助尼泊爾保護其世界遺產。”
景峰強調,此次尼泊爾地震以及此前南亞、東南亞地區海嘯災難的經驗教訓警醒世人:預防機制勢在必行,做好保護管理規劃以及減災防災預案對於世界遺產保護工作至關重要。
景峰說,自然災害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往往具有不可預知性,因此教科文組織提出了針對世界遺產的減災防災戰略,即倡導每處世界遺產都應該針對減災防災做出預案,包括在災難發生前對相關人員進行提高應急意識的培訓等。但是,在沒有遭遇災害前,人們大都對災難預警機制響應不是特別積極。
“我去過尼泊爾4處世界遺產中的3處。地震發生前,那些地方的景象都是令人感到非常震撼的,”景峰感歎道。他24歲即訪問過尼泊爾,近年來一直在幫助加德滿都谷地制定保護管理規劃。
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是南亞地區一個山區內陸國家。截至目前,這個古老的國度共有4處自然文化遺產被列入了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加德滿都谷地、薩加瑪塔國家公園、奇特旺國家公園以及佛祖誕生地藍毗尼。
據景峰介紹,地震發生後,教科文組織駐加德滿都辦事處的4名世界遺產專家已經就此次地震對尼泊爾4處世界遺產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初步評估。結果顯示,加德滿都谷地受到地震影響最為嚴重,該地7處歷史遺址和建築群中有3處遭到了“摧毀性的”損毀:巴德岡王宮廣場幾乎全部損毀,加德滿都王宮廣場90%被夷為平地,帕坦王宮廣場3座主要廟宇也已經倒塌。而其他4處歷史遺址和建築群也不同程度受損。
景峰說,教科文組織已經在討論尼泊爾受損古跡的復建可能性,但前景不容樂觀:一方面,一些建築幾乎被“徹底摧毀”,而前期人道主義救援基本結束後,尼方將動用重型機械對地震災區進行清理;另一方面,有消息說,災區出現偷盜文物現象,“天災之後人禍同樣嚴重”。面對這些挑戰,教科文組織已經同參與現場清理的當地軍隊進行溝通,並組織當地志願者,希望能夠先讓遺產專家給出意見,盡最大努力將被損毀古跡的大構架保存下來,因為這對今後的復建工作將非常重要。
“毫無疑問,教科文組織將在幫助震後尼泊爾保護世界遺產的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景峰說,“由於尼泊爾經濟實力、遺產保護能力有限,教科文組織將主要在調動資金和技術援助方面作出努力。”目前,教科文組織已經收到了來自中國香港的一筆25萬美元的災後緊急援助個人捐款,世界遺產基金也將提供緊急援助,同時,該組織正在協調各國專家力量,希望盡快制定有針對性的行動計劃。
景峰也強調指出,尼泊爾世界遺產的復建工作將是一個時間無法確定的中長期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