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園林古建工程技術操作規程(四)

園林古建工程技術操作規程(四)

日期:2016/12/14 19:00:01      編輯:古建築保護
 第六節座凳、吊掛楣子、欄桿制作與安裝
  4.6.1施工准備:按照設計規格尺寸將料刮好,適當加荒後打截備用。
  4.6.2主要工序:
  a)座凳按各柱間淨尺寸及設計高度、形式制作。凳面兩端做柱碗,退八字。楣子由邊框、棂條構成,安裝時應拉通線,控制各間高低進出一致。
  b)吊掛楣子一般由邊框、棂條、花牙子構成。長度以各柱間淨尺寸為准,高度、形式依照設計要求。安裝時應拉通線,控制高低進出一致。
  c)無論尋杖欄桿或花欄桿,均應按柱間淨尺寸及設計高度、形式加工制作。欄桿地伏下面要鑿刻排水口,望柱與檐柱結合面要砍抱豁、剔鑿溜銷槽,檐柱上栽溜銷,用上起下落法安裝入位。
  4.6.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六節的規定。
  第七節什錦窗制作與維修
  4.7.1施工准備:按設計要求放出足尺大樣,套出筒子口、木貼臉、邊框和仔屜的樣板,按樣板備好木料,並按要求厚度刮好。備料時應考慮使構件盡可能套拉。
  4.7.2主要工序:
  a)、按樣板畫線拉出各個分件,用鐵刨刮順刨平。邊框裡口起線,並鑿出銷子眼,以便與仔屜結合。各分件端部開榫咬接,按大樣比正後用膠粘牢。筒子口框兩側釘板條組裝成筒子口待裝。
  b)、什錦窗安裝應在牆體砌到下鹼以上時進行,以窗的中心為准,排列窗間距離和窗子高度。牆體全部完成後,最後安裝貼臉。
  c)、如筒子口采用磚套時,外口也應貼磚制貼臉,隨牆體砌築同時安裝。
  4.7.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七節的規定。
  第八節天花制作與安裝
  4.8.1施工准備:按設計尺寸及傳統作法要求將料刮好備用。
  4.8.2主要工序:
  a)、井口天花:天花板排列應為單排,每排亦宜為單數。沿天花梁兩側釘貼梁,中間縱橫相交安裝支條。支條上面裁口,內裝天花板。一般沿面寬方向每兩井天花施用通支條一根,上面裝帽兒梁,兩端搭置於天花梁,中間用鐵拉桿吊在檩木上。通支條間進深方向用連二支條,連二支條間卡單支條,均用鐵釘釘牢。天花板背面穿帶二根,正面刮平刨光。
  b)、海漫天花:按每間面寬、進深淨尺寸分成若干扇制作木頂格。木頂格通常每扇寬60~90cm,長120~180cm。邊梃一般寬6cm,厚4~5cm,棂條寬3cm,厚同邊梃。棂條間空檔通常為六倍棂條寬。頂格下面刮平糊麻布、頂紙,上面吊掛在檩木上,四周交於梁枋側面,與上面貼梁釘牢。
  4.8.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八節的規定。
  第九節木樓梯制作與安裝
  4.9.1施工准備:按照設計要求及實際尺寸放出樓梯足尺大樣,制作樓梯斜梁(樓梯邦)樣板,畫出分步踏板與踢腳板位置線。按樣板尺寸將料刮好備用。
  4.9.2主要工序:
  a)、按樣板制作樓梯斜梁,鋸鑿樓梯板台口及卯眼,刮刨鋸截樓梯板,做出榫、槽。
  b)、斜梁上口與樓梯平梁用銀錠掛榫聯結,並用鐵活加固。下口埋於地下6~10cm並與欄桿望柱榫接。按分步台口安裝踏板及踢腳板,上面立裝尋杖欄桿。4.9.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九節的規定。
  第十節木裝修修繕
  4.10.1施工准備:檢查、紀錄修繕部位構件情況,摹繪紋飾圖樣,備好需要更換的五金配件及與原用木材一致的木料。
  4.10.2主要工序:
  a)、板門開裂:一般可用通長木條將裂縫嵌補粘嚴。裂縫較大時,將門扇拆散,按各裂縫的總合寬度嵌補一塊整板,重新拼嚴歸安。
  b)、門窗扭閃變形:通常由榫卯松脫引起。可將扇活拆落,歸安方正後將榫卯重新緊固,並在接縫處釘嵌┗型或┣型鐵板,表面與邊框平齊。邊框、抹頭糟朽處應用干料剔補粘牢,糟朽嚴重的應更換新件。
  c)、天花彎垂:在天花底面墊木板用千斤支桿將天花頂起,恢復水平位置或起拱1~2cm後,更換糟朽、劈裂的支條,並增加帽兒梁的鐵拉桿,支條接縫處用螺釘加釘拉扯鐵板,並將缺損的天花板補配整齊。
  4.10.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十節的規定。
  第五章石作工程
  5.0.1施工前操作人員必須熟悉工程設計要求及古建傳統作法,雕刻構件應首先制作樣品,經檢驗合格後再成批制作。
  5.0.2工程所用石料材種應符合設計要求,維修工程用料應與原有石料一致,並不得有裂紋、隱殘、雜色等疵病。
  5.0.3剔鑿石料時應戴好防護眼鏡並適當圍擋,防止石渣飛濺傷人。施工中要及時清運碎石、石碴,做到每日活完下腳清。
  5.0.4搬運石料的木槓、繩子使用前必須經過檢查,不得帶有傷殘隱患。搬運時要聽號子統一行動,緩起緩落防止傷人。
  5.0.5安裝就位的構件楞角處應用木板包裹保護,防止磕碰致殘。同時應注意保持石面清潔,防止灰漿或油質液體等污染石面。
  第一節石料加工
  5.1.1施工准備:按設計要求選定石料。維修工程用料應與原有石料一致。選好後確定石料看面備用。
  5.1.2主要工序:
  a)、在石料看面上定平放線,鑿去多余部份,稱為打荒。其它各面均按此法,在規格尺寸以外1~2cm處彈出墨線,把線以外的石料打掉。然後再裝線抄平、砍口、齊邊,找好戗,背碴後進行刺點、打糙道、找平整。
  b)、石料基本形狀打成後,根據要求在露明各面進行砸花錘、剁斧、打細。有磨光要求的加工面,免去打細道工序,且不宜刺點和砸花錘,以免在石面上留下印痕。
  5.1.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六章第一節的規定。
  第二節石料安裝與砌築
  5.2.1施工准備:檢查核對石材構件,驗校構件墊層的標高、位置及強度。
  5.2.2主要工序:
  a)、台基各石構件均應按規矩拉通線安裝。台明等構件在制作時宜留出“橇口”,就位前鋪坐灰漿,按線用撬棍將構件點撬找平、找正,打“背剎”墊穩,然後用大麻刀灰勾嚴石縫,留好漿口,分三次灌漿。每次灌漿間隔兩小時為宜,最後將橇口剔剁隨平,把石面沖刷打點干淨。
  b)、牆體石構件隨砌隨安裝。欄桿石構件按榫、窩、槽就位。池、湖駁岸石安裝,除鋪坐灰漿外,各料石相互間應用鐵銀錠連接。其它各石構件安裝時,均應在關鍵部位隱蔽處用鐵拉扯、鐵鋸子進行加固。
  c)、毛石砌築時應按線鋪灰漿,內外同時進行。內外石相互穿插搭接,墊穩墊實,空隙處用灰漿、塊石填好砸嚴。同層石材長短與灰縫應相互交錯,上跟線,下跟牆,不得有三角縫、咬牙縫、重縫。高、長每間隔80cm應用一通石拉結,上下層拉結石應相互錯開。牆面勾縫按設計要求作陰縫、平縫或帶子縫。
  5.2.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六章第二節的規定。
  5.2.4注意事項:
  a)、正在砌築中及當天砌築的毛石砌體嚴禁雨淋,遇雨時必須妥善遮蓋。
  b)、毛石牆每天砌築高度不宜超過1.5m。
  第三節石活化學保護
  5.3.1施工准備:
  a)、根據設計要求備好所需的化學液劑,校核出廠合格證及注意事項和實驗報告。
  b)、操作前應做好圍擋屏蔽,防止風吹、日曬和溫度變化的影響。
  5.3.2主要工序:
  a)、用竹片刮去石材表面的苔藓等附著物,用硬鬃毛刷除去石面上粘附的灰塵和污物。
  b)、根據所用化學材料特性,用清水或稀釋酒精等揮發性液劑清洗石面,然後用粘結劑粘好斷裂部位,補好殘缺。
  c)、按要求刷塗、噴塗或灌注化學液劑基層和保護層。
  5.3.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六章第三節的規定。
  5.3.4、注意事項:穿好工作服,戴好防護手套。根據化學材料性質,必要時戴好防護口罩。
  第四節石活補配維修
  5.4.1施工准備:檢查記錄石活的殘損狀況,備好補配的石材及輔料。
  5.4.2主要工序:
  a)、表面局部酥鹼嚴重處應剔鑿干淨後按原樣補齊。石材斷裂應清理干淨後用“焊藥”或高分子材料粘接劑進行粘結。石活位移、頭縫空虛者應點撬歸位,掃淨浮土,用水濕潤後重新勾縫灌漿。
  b)、石構件殘缺,位移嚴重時,可局部或全部拆除,進行補配歸安,添配鐵活加固,刷道見新。或按設計要求塗刷高錳酸鉀溶液做舊,用清水沖淨浮色,再塗黃泥漿一遍,干後掃淨。
  c)、毛石砌體臌閃,坍塌,應拆至完好牆身處,重新壘砌。料石砌體重砌時應加鐵活拉固。
  5.4.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件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六章第四節的規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